字词 | 戈尔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戈尔丁 【生卒】:1911— 【介绍】: 英国小说家。1911年9月11日生于英国康沃尔郡。父亲是文法学院的教师。戈尔丁小时候就喜欢文学,立志成为作家。193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在一个小剧团里当过编剧、导演和演员。也当过几年教师。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参加过击沉德国“俾斯麦号”战舰的战斗,也参加过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戈尔丁写过诗、剧本、论文和小说,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他的代表作,其它作品有《继承人》、《塔尖》、《品彻·马丁》等。还写过剧本《铜蝴蝶》。他在作品中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人的行为看作是一种道德的表现,认为社会的弊病是由人性本身的弊病造成的。他的代表作《蝇王》描写一群流落在孤岛的孩子,由于离开了文明社会而使人性中某些固有的本能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变成了残杀同类的野蛮人。这部小说著重刻划了人在不受拘束时内心的恶毒,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承认人性中潜藏著善良的一面,以及善与恶之间存在斗争。戈尔丁的思想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对人性恶的恐惧。戈尔丁被称为寓言家和道德家,在他的作品中,严肃的主题往往用象征手法加以体现,文笔洗练,有独创性。1983年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方式和家喻户晓,但变化多端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 (1)人心的黑暗 戈尔丁认为,理性思想和宗教信仰都可以对一个人的道路和品质产生影响,理性思想与人心中固有的黑暗的东西相伴。人心的黑暗就是人的非理性,是人的本能、兽性和恶。戈尔丁认为,战争和社会制度的腐败都是因为人性本身的不健全,人性是恶的,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戈尔丁说,恶的根源与人的理性才能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恶与人类一起来到世上,人类的进步更加强了恶的威力,人们使用的武器越是先进,它们的杀生力也越大,先进的科学技术反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人类野蛮地控制了自然界时,人类的知识与理性不断发展,恶也随著发展。戈尔丁说,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人类罪恶的记录。 (2)论人的选择 戈尔丁说,人类堕落的原因是因为他选择了科学理性而忽视了宗教信仰,因而放纵自己本性中的兽性而做了坏事。科学理性为人类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这就鼓励人们去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从而很少考虑到精神方面的东西,就使人不去注意自身的黑暗。戈尔丁认为,当人认识到这一点时,人就可以得到道德上的新生,就是说,人类虽然不免要堕落,但在选择生活的道路时,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在进行选择时,主导思想是很重要的。戈尔丁说,现代人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是很危险的,这样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本性中的兽性,不能抑制内心的黑暗,一旦兽性发作,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戈尔丁认为,现代人的重要责任是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