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疔
病名。 出唐·孙思邈《华佗神医秘传·华佗外科秘传·华佗治五疔神方》“疔疮之生,膏梁人居其半,皆因营卫过度,火毒外发所致。名称虽有多种,地位亦无一定。其实可赅之为心、肺、肝、脾、肾五种:即色赤者为心疔,色白者为肺疔,色青紫者为肝疔,色黄者为脾疔,色黑者为肾疔也。”按其义,赤色疔疮为心疔,为五疔之一。 明·申拱宸《外科启玄·明疔疮三十四种形症禁忌论》“一曰心疔,其形生于心脏之俞募经井之端,或手之小指,其色赤,发热烦心,睡眠不安,口干,其痛应心,小便赤,面赤。”指生于心经循行部经脏之俞募或小指之端,色赤之疔疮。 为三十四疔之一。又名赤疔。 《外科正宗》称火焰疔。 参见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