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内传导系统
希氏束在室间隔膜部左缘、肌部顶端分出瀑布状、宽而较扁的左束支和细而长的右束支。 右束支与左束支沿室间隔右、左侧向下分散成树枝状末梢纤维,称为浦氏纤维;在心内膜下和心室肌内呈网状分布叫做浦氏纤维网,其末端与普通心室肌连接,此称为“浦氏纤维心肌连接”(P-M-J)。上述传导系统均在心室内故称为心室内传导系统。 所谓“希—浦氏系统”包括希氏束分叉部、右束支和左束支,及其分支、浦氏纤维等。经连接区下传的激动,到达希—浦氏系统后很快传至心室,引起心室肌的兴奋。 长期以来认为,联系房室连接区和心室的束支仅有两条,即右束支和左束支。1906年Tawasd首先描述左束支有三分支。1967年Rosenbaum等认为,左束支主干向下尚可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加上右束支而建立了“三束支系统”的概念。1970年Hecht、Demoulin和Chung等证实左束支除了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外,尚有间隔支存在,因此又建立了“四分支系统”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