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茭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茭白jiāobái

菰黑粉菌侵入后膨大起来的菰的嫩茎,可食用。

茭白jiāobái

〈名〉菰的嫩茎经黑穗菌寄生后膨大,可作蔬菜。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菰藕 > 茭白
茭白  jiāobái

亦稱“菰菜”。菰春季發新株,夏秋抽生花莖,菰黑粉菌侵入後,刺激細胞增生,停止抽薹開花,形成肥大之莖,即茭白,供蔬食。《晉書·張翰傳》:“因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宋·陸游《幽居》詩“芋魁加糝香出屋,菰首笔羹甘若飴”自注:“菰首,茭白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菰》:“〔釋名〕江南人呼菰爲茭,以其根交結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蘧蔬 > 茭白
茭白  jiāobái

亦稱“菰菜”、“菰手”、“茭粑”、“茭瓜”、“茭耳菜”。即蘧蔬。宋·蘇頌《本草圖經·草部·菰根》:“春末生笋甜美,堪噉,即菰菜也,又謂之茭白……中心生白苔如小兒臂,謂之菰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菰》:“菰手一名菰菜、茭白、茭粑、蘧蔬。”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菰》:“俗呼茭白,亦曰茭瓜……今京師所謂茭耳菜也。”

根茎类蔬菜

根茎类蔬菜

萝卜:菲 葖(葖子;雹葖) 芦菔 莱菔萝卜 土酥 地酥 温菘 拉萝 雹突 辣玉 紫花菘
蔓菁:尧 芥 须(须从) 菁(芜菁;芴菁) 葑(葑苁) 蓂青 芜根 甜冰 诸葛菜
茭瓜:茭(茭白;茭草;茭草菜) 苽(苽米) 菇(菇菜;菇笋;菇首;菇根;香菇) 蒋(蒋草)绿节 雕胡(雕胡米)
马铃薯:洋芋 土豆 土芋 土卵 黄独山药蛋
红薯:白薯 甘薯 红苕 山芋 地瓜
山药:薯蓣 薯舆 薯药 参薯 署预 藷芋 山蓣 储舆 山藷 王延 王杵 玉柱
藕:藕(~丝;~粉;莲~;红~) 雨草斑杖 光旁 玉节 玉玲珑 玲珑腕 省事三
嫩藕:雪藕
藠头:藠(藠子;藠头) 薤(薤白;白薤)
经霜的薤:霜薤
芋头:芋(芋艿;芋渠;芋魁;葱~) 莒蕖 土芝 蹲鸱
魔芋:蒟蒻
芥菜:芥(~丝;芥圪答) 盖菜 辣菜腊菜 劳耝

☚ 常见蔬菜   荤菜 ☛

茭白water bamboo

禾本科(Gramineae)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学名Zizania caducifloraHand.Mazz (Z.latifolia Turcz.),别名茭瓜、茭笋、菰首。染色体数2n=2x=30。产品器官为变态肉质嫩茎,炒食或作汤。每100克嫩茎含水分91~96克、蛋白质1.0~1.6克、碳水化合物1.8~5.7克、粗纤维0.7~1.1克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部分有机氮以氨基酸状态存在,风味鲜美。
起源与演化 原产中国,由同种植物菰演变而来。菰在古代中国作谷物利用,公元前3—2世纪菰开始向茭白演变。在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称茭白“出隧,蘧蔬”。晋代葛洪(283~368)所撰的《西京杂记》中也记述有西汉皇宫太液池内生长着“騄节”,这些都是原始型的茭白。宋末元初吴自牧著《梦粱录·菜之品》中记述,杭州菜市有茭白出售,说明当时已把茭白作为商品菜生产,直到16世纪江苏太湖地区出现两熟茭。茭白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华北地区有零星栽培。
植物学性状 须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根状茎。在营养生长期地上茎短缩,有多节,节上发生2~3次分蘖,形成多蘖株丛,称“茭墩”。主茎和分蘖进入生殖生长后,短缩茎拔节伸长,先端数节畸形膨大,形成肥嫩的肉质茎,长25~35厘米,横径3~5厘米,横断面椭圆或近圆。地下根状茎从地上茎基部的节上发生,在土中匍匐生长,其顶芽和侧芽可转向地上萌发生长,成为分株。叶着生在短缩茎上,由叶鞘和叶片组成。叶片长披针形,叶鞘长,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肉质茎在假茎内膨大,始终保持洁白,故名“茭白”。将叶鞘剥去,净留食用部分通称“茭肉”或“玉子”。
类型和品种 按采收季节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一熟茭 又称单季茭,为严格的短日性植物。在中国秋季日照转短后才能孕茭,每年只在秋季采收一次,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主要品种有杭州一点红,常熟寒头茭,广州大苗茭和软尾茭。
两熟茭 又称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严格,在中国除炎热的盛夏不能孕茭外,初夏和秋季都能孕茭,栽植当年秋季采收一次,称秋茭;翌年初夏再收一次,称夏茭,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品种有无锡刘潭茭、广益茭,苏州小蜡台、中介茭和杭州梭子茭。


茭白植株及茭白肉质茎示意图
1. 肉质茎; 2. 叶; 3. 分蘖; 4. 根; 5. 地下
根状茎; 6.带叶鞘的肉质茎产品(茭白); 7.除
去叶鞘的肉质茎产品(茭肉)


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 茭白不开花结实,只行无性繁殖。生育过程经历萌芽期、分蘖期、孕茭期和休眠期。
萌芽期 从越冬母株基部茎节和地下根状茎先端的休眠芽萌发、出苗至长出4片叶,约需40~50天。萌芽始温5℃,适温15~20℃,并需2~4厘米的浅水层。
分蘖期 从主茎开始分蘖至分蘖基本停止、主茎孕茭,约需120~150天。分蘖适温20~30℃。在中国长江流域每年发生2~3次分蘖。
孕菱期 从茎拔节至肉质茎充实膨大的过程,约需40~50天。主茎先孕茭,其后有效分蘖陆续孕茭。孕茭需有一定的叶数,同时要有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入花茎寄生,才能开始拔节伸长。黑粉菌能促使植株更多地分泌吲哚乙酸类生长激素,刺激花茎先端数节的空腔内充满薄壁细胞,使原来整齐排列在茎组织四周的维管束受挤易位,不规则地分布在肉质茎中。花茎于是成为一个肥大的变态茎。孕茭始温15℃,适温20~25℃,30℃以上则不能孕茭。孕茭还需充足的氮肥,适量的磷、钾肥及一定的水层。充足的阳光和短日照均有利于孕茭。
休眠期 从植株叶片全部枯死,以地上茎中、下部和地下根状茎先端的休眠芽越冬开始,至翌春休眠芽开始萌发为止,约需80~150天。一般在气温5℃以下时进入休眠,翌春气温上升到5℃以上时开始萌发。
栽培技术 宜选土层深、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壤土或壤土栽培。因吸肥量大,病虫害多,不宜连作。于春季直接分苗栽植或春季育苗、夏季栽植。一熟茭可连续栽植3~4年; 两熟茭当夏茭采收后即需换田。茭白生长量大,需施足基肥。单季每亩产茭白1 500公斤时,约需氮50公斤、磷27公斤、钾37公斤,其中基肥约占一半,并应以有机肥为主。
春季平均气温达到13℃左右时,从留种田挖取种苗,直接分苗栽植,穴种茭苗3~5株,行株距各70厘米,每亩1 300 ~1 500穴。若春季大田仍有前茬作物生长时,可用育苗移栽法。从栽植到秋茭采收不能少于60天。
水层管理采取浅、深、浅的灌溉原则。分蘖前期保持浅水3~5厘米,以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 分蘖后期加深到15厘米左右,抑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使茭白白嫩,水深不宜超过假茎高度的2/3。当盛夏气温超过35℃时,应适当深灌降温,并定期换水,以防土壤缺氧引起烂根。进入休眠期和越冬期,茭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秋茭追肥采取重、轻、重的施肥原则,分蘖前期追肥量大,可增加有效分蘖; 分蘖盛期看苗情追肥,防止脱肥早衰; 孕茭始期追肥量大,促进肉质嫩茎的膨大,夏茭追肥宜早而集中,以适应植株孕茭早而集中的需要,应在萌芽前后15天左右各追肥一次。
栽植成活后开始中耕,促进茭白发根和分蘖。秋茭分蘖后期应及时除掉下部黄叶,通风透光,保护绿叶。
茭白栽植第二年春季,幼苗常稀密不匀,当苗高15~20厘米时,应补墩或疏苗,每墩保留壮苗20株左右。
单株后期抽生的最短心叶显著下缩,标志着孕茭期开始; 假茎中部逐渐膨大和变扁,叶鞘被挤向左右,露出1~2厘米的洁白茭肉,称“露白”,为采收适期。带着叶鞘的茭白浸在清水中,可贮存3~5天。采用自然降氧气调冷藏,可贮藏较久。采用冷库气调贮藏,保鲜60~70天。
茭白品种的种性受着本身变异和寄生黑粉菌变异的双重影响,很不稳定。常见两种不良变异株型: 一是生长势特强,株高、叶长都显著超过一般植株,寄生的黑粉菌趋于衰退,花茎中空、细长,不再孕茭,通称“强茭”或“雄茭”;二是生长势和株高无明显变化,但花茎变短,孕茭部位低,且不露白,肉质茎的内部被黑粉菌的厚垣孢子所充满,不堪食用,通称“灰茭”。采收期间发现“强茭”或“灰菱”应将全墩植株连同地下根状茎彻底挖除,同时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结茭多而整齐、茭肉品质优良的茭墩做种,立好标记,采收后即带泥挖起,移入留种田。对两熟茭中的早熟品种,如苏州小蜡台等,为保持早熟丰产的优良种性,应在夏茭采收期间,选留春季萌发早、生长快、孕茭早而肥大、两侧或一侧已有一个较大分蘖的分株做种,选后随即移栽留种田,到秋茭采收时再行复选。
病虫害及防治
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为真菌病。高温高湿易发病。在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呈云纹状,由下向上扩展,引起叶片枯黄。增施磷、钾肥,及时除病叶,使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洒井岗霉素或异稻瘟净喷雾防治。
胡麻斑病(Helminthosporium zizanie) 为真菌病。高温高湿,缺氮、钾肥发病严重。叶片和叶鞘上产生梭形褐色病斑,周围有黄晕,严重时叶片枯死。适当多搁田排水和换入清水,增施钾肥,喷洒异稻瘟净防治。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群集茭白叶片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一年发生多代,夏季为害严重。清除田边禾本科杂草,发生初期用乐果乳剂或用溴氰菊酯喷雾防治。
稻蓟马(Thrips oryzae) 一年发生多代。群集茭白新叶上吸取汁液,使叶尖变黄、卷缩,渐及全叶。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同长绿飞虱。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成虫为螟蛾,幼虫蛀食茭苗心叶和茭肉,造成枯心苗和废品茭白。通常每年发生3代,以2、3代为害最重。冬季齐地面割除枯黄茎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夏季成虫在茭白植株上产卵,在孵化高峰前两天用杀虫双或杀虫灵喷雾防治。
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 别名大螟。2龄幼虫蛀食茭白,每年发生3代,第一代为害最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第一代幼虫2龄期用杀虫双或杀虫灵喷雾防治。

茭白water bamboo

Zizania caduciflora Hand. -Mazz.(Z.latifolia Turcz.),又称茭瓜、茭笋、菰首。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2n=2x=30。原产中国,由同种植物菰演变而来。按采收季节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华北地区也有零星栽培。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根状茎,在营养生长期地上茎短缩,进入生殖生长后,短缩茎拔节伸长,抽生花茎,但因受黑粉菌 (Ustilago esculentaP.Henn)的寄生和刺激,其先端数节畸形膨大,形成肥嫩的肉质茎,即食用的茭白。花茎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冬季地上部枯死,以根株留土中越冬。茭白行无性繁殖。叶着生在短缩茎上,由叶鞘和叶片组成。叶片长披针形,叶鞘长,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肉质茎在假茎内膨大,始终保持洁白。肉质鲜嫩,适炒食或作汤。

茭白

见“茭笋”。

茭白

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株高2~2.5 m,多数分蘖而丛生,每分蘖有5~8片叶。叶片长30~45 cm,宽2.8~3.8 cm。叶鞘长40~60 cm。肉质茎长约10~20 cm,横径2~3 cm。单性花,圆锥花序。染色体数2n=30。茭白为喜温植物,16℃以下生长停滞,5℃以下则地下部分枯死。栽培茭白分双季茭和单季茭2个品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