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秀眉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秀眉起义 太平天国时期贵州苗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从1854年起,与广西邻近的贵州各族人民反清斗争也蓬勃开展起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张秀盾出身雇农,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和清政府的压迫,于1855年(咸丰五年)4月底与包大度歃血为盟,领导苗民在台拱(今台江)誓师起义,被举为大元帅。 二年后苗民起义军势力已达数十万众,先后攻占古州厅(今榕城)等数十州县,建立以台拱为中心的黔东南根据地。 清军虽妄图镇压苗民起义军,但久无进展。1867年,清政府派湘军将领席宝田率配有洋枪洋炮和外国教练的清军大举镇压苗民起义。1869年初,席宝田督率湘军2万余人,分两路会攻台拱。后集中18,000人取道黄飘至黄平会合川军。 苗民起义军在黄飘山中设伏,湘军先后进入伏区,义军四起,鸟枪、土炮、弓箭齐发,滚木擂石如雨倾下,全歼湘军万余,击毙清军提督荣维善、按察使黄润昌等。黄飘大捷后,苗民起义军在都匀之苗安寨再次击败清军。 1870年4月,席宝田所部清军卷土重来,苗民起义军所据县城先后失守,退入雷公山继续坚持斗争。1872年4月张秀眉兵败被俘,在长沙就义。 历时18年的贵州苗民起义终于在1873年被镇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