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楝子(图207)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楝子(图207)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为落叶乔木。多为野生或栽培。另外,本品与苦楝子为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其果实的性状、成分、药效亦均略有不同,应分别入药,不宜混淆。 【性状鉴别】 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2~3cm。表面棕黄色至红棕色,微有光泽,少数稍有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柄疤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果核球形或卵圆形,淡黄棕色,质坚硬,两端平截具6~8条纵棱,破开后,内有黑褐色,长圆形的种子6~8粒。种仁乳白色,长圆形,富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 以个大、饱满、外皮色黄、果肉色黄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用时捣碎。 (三)炮炙 1.炒制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研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 2.盐制 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每100kg川楝子,用食盐2kg。 3.醋制 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用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每100kg川楝子,用米醋20kg。 4.麸制 用大米将锅烧热,撒下麦麸至胃烟时,倒入川楝子块,炒至深黄色,筛去麦麸。 5.酒制 取川楝子加酒拌匀,置罐中蒸8小时,至酒尽为度。每10kg川楝子,用黄酒3kg。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应用】 1.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疼痛 本品泻肝利气止痛,常与散瘀止痛的延胡索等配伍对治疗上述病证有较好疗效。 2.肝胃不和所致胁痛及疝气痛 常与柴胡、枳实、白芍等配伍。 3.虫积腹痛 本品有驱虫止痛功效,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 另外,治疗头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制成软膏外敷。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久使用。 【备注】 《本经》:“主温病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病,利小便水道。” 本品含川楝素,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功效,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甚至造成死亡。 川楝子与香附都有理气止痛功效。川楝子偏于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香附长于疏肝调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