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收入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是由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货币和财政措施以外的政府行为。以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西方学者主张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用于提高收入和就业时,为了抑制工资和价格,有必要采取收入政策。主要形式有:(1)工资-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把工资-物价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2)对特定工资或物价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3)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强行冻结;(4)通过税收政策对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后凯恩斯主义中的新古典综合派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政策主张。政府为抑制一般价格水平上升速度,保证经济稳定发展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管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的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形式:
❶将工资、物价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之内;
❷对特定的工资或物价形势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
❸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❹以税收作为惩罚手段限制工资增长。

收入政策

由政府实行的直接调控收入增长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收入政策通常作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补充。收入政策的作用机制是,在直接或间接控制生产要素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以压低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的方式降低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降低利率以及改善国际收支。收入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冻结工资、冻结股息分红、冻结物价、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幅度,以及对工人和股东进行有关的道义上的劝告等。收入政策的负面影响被认为是使得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在我国,一些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提高养老金、失业和贫困救济金),以及扩大市场因素对工资增长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人们收入的改革政策,也被称为“收入政策”。这是对“收入政策”概念的一种扩展用法。

收入政策

政府对各种收入 (主要是工资和决定企业收入的物价) 实行限制,从而限制货币收入和物价上涨的一种政策。它是后凯恩斯主义中的新古典综合派在70年代为实现多项经济政策目标而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一种以微观经济政策作为补充的宏观经济政策。它被新古典综合派看成是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实行收入政策就是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以求放慢或减低物价上张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❶工资——物价指导线,将工资、物价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之内。
❷对特定的工资或物价形势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
❸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❹以税收作为惩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收入政策

将工资和价格运动控制在由于自由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产生的工资和价格水平之下的一系列运动方针。它有三种主要形式:
❶“温和型” 收入政策,即政府劝说工会和企业限制工资要求和提高价格;
❷ “指导型” 收人政策,即政府采用工资、价格指导作为行动方针;
❸ “强硬性” 收人政策,即工资和价格的法定增加必须得到负责工资和价格管制的政府部门的许可,而不仅是市场在这个方向上活动的结果。收入政策一般被认为存在四个缺陷:
❶ “温和型” 收人政策,如道德规劝可能收效甚微。
❷ “强硬性” 收人政策,如工资、价格管制,会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
❸如果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由于货币增加过快,货币的持续增加会使未实行价格管制的行业价格上涨。
❹如果工资、价格的管制不伴随管制行业的价格上涨,一旦取消管制,巨大的货币余额会造成价格飞涨。收入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三大政策手段,三者必须相互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似,都是通过变动总需而起作用。收入政策则不同,它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与价格和工资率等变量有关的政策。三者的配合要解决的问题是: 当借助于贷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充分扩大,从而使经济运动到充分就业的位置时,要同时利用收入政策限制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通常会出现的价格和工资膨胀,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的双重目标。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政府对各种收入(主要是工资和决定企业收入的物价)实行限制,从而限制货币收入和物价上涨的一种政策。它是后凯恩斯主义中的新古典综合派在70年代为实现多项经济政策目标而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一种以微观经济政策作为补充的宏观经济政策。它被新古典综合派看成是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实行收入政策就是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以求放慢或减低物价上涨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❶工资——物价指导线,将工资、物价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之内。
❷对特定的工资或物价形势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
❸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❹以税收作为惩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 自然失业率   金融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

将工资和价格运动控制在由于自由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产生的工资和价格水平之下的一系列行动方针。它有三种主要形式:
❶“温和型”收入政策。采用“道德规劝”方式,即政府劝说工会和企业限制工资要求和提高价格。
❷“指导型”收入政策。政府采用工资一价格指导作为行动方针。
❸“强硬性”收入政策。实现工资和价格管制,即工资和价格的法定增加必须得到负责工资和价格管制的政府部门的许可,而不仅是市场在这个方向上活动的结果。
收入政策一般被认为存在四个缺陷:
❶“温和型”收入政策如“道德规劝”,可能收效甚微。
❷“强硬型”收入政策如工资和价格管制,会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指导资源流向的通常是价格的相对水平,资源之所以会流动到需要的部门去,主要是由于这些部门的价格上升。由于禁止价格上涨,实行价格管制,也就取消了资源转移的推动力。
❸假设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由于货币增加过快。如果货币继续高速增长,则实际货币余额就变得越来越过度,这会促使那些未实行价格管制行业的价格上涨。
❹如果工资—价格的管制不伴随足够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旦取消管制,巨大的货币余额会造成价格飞涨。而且,实际上工资一价格管制很难伴随紧缩性货币政策,因为一旦取消管制,政府为防止失业人数增加,总是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
收入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三大政策手段,三者必须相互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似,都是通过变动总需求而起作用,例如,为减少失业所需要的总需求的扩大可以通过货币,财政政策加以控制。收入政策则不同,它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与价格和工资率等变量有关的政策。由市场力量引起的价格和工资率的变动,有时会严重地限制货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如果将失业率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较低程度会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对于解决失业的问题,货币、财政政策就无能为力,此时便需要收入政策的配合。三者的配合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借助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充分扩大,从而使经济运动到充分就业的位置时,要同时利用收入政策限制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通常会出现的价格和工资膨胀,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的双重目标。
在收入政策实践中,美国的J·T·肯尼迪政府和L·B·约翰逊政府实行过温和型收入政策;60年代中期曾采用过工资一价格指导型收入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侵朝战争中,以及E·尼克松总统就职期间,都曾实行过强硬性收入政策,但其效用如何,尚有争论。

☚ 通货膨胀政策   货币存量变动的资产结构调整效果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概念首先是由西方经济学提出来的,它是指西方各国政府为了对付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并存而采取的管制或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政策措施。从广义的更深的层次讲,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措施和原则的总称,主要包括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措施两部分。如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收入政策,通过税收的杠杆作用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当经济需要紧缩时,政府为降低支出总水平 (即总需求) 往往要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个人收入,抑制消费和投资行为;反之,当经济需要扩张时,政府为提高支出总水平则要降低税率,减少税收,以增加个人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行为。

☚ 分配   收入差距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ies

指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直接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又称为工资和物价控制政策。它的目的是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国出现的一种控制通货膨胀的供给管理政策。后来其他一些国家也曾使用过。
迄今为止,已经尝试过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作法是规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这种作法是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确定货币工资增长率,要求货币工资增长率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并相应地规定物价上涨的幅度,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或劝说的方式让工会和企业领导人实施。例如,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了 “非膨胀性工资与物价行为指标”(guidepost for noninflationary wage and price behavior),规定全国的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必须和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保持在相同水平。当时根据1945年至1960年的数据计算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3.4%。因此货币工资的年增长率要求不能超过3.4%,在规定了这个指导线以后,主要是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劝说来使工会和企业领导人遵从。后来这个作法曾被西方各国广泛使用,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法有一些缺陷: 首先是经济中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并不相同。一些发展迅速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需要用较高的工资吸引更多更好的工人,而以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限制住这些部门的工资增长是不利于这些部门的发展的。这显然妨碍了经济效率和有效供给的增加。那些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工资的增长引起成本增加和物价上涨,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其次是这种工资一物价指导线缺乏法律保证,对工会和企业缺乏约束力,因此作用有限。
第二种作法是工资一物价冻结 (wage -price freeze),即政府用法律手段禁止工资与物价上升。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战争等特殊时期使用的,在通货膨胀相当严重时也可以采用。1971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针对当时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曾宣布工资与物价冻结三个月。由于这种方法一方面人为地阻止了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它会明显地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可以有效而迅速地制止通货膨胀,但不能多次和长期地使用。原因在于,工资和价格冻结后,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就无法发挥,将会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比较而言,这种作法在短期对制止通货膨胀的效用相当明显,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并不明显,尤其在某些特殊时期使用对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其他方面的消极作用。但在长期中采用这种作法,由于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失效,会导致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生产缺乏效率,出现生产停滞,不仅不能消除通货膨胀,反而会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因此工资一物价冻结只是一项应急的措施,不能经常使用。
第三种作法是税收刺激计划 (tax incentive plans TIPs),即以税收作为刺激手段来鼓励工人和企业保持低工资与物价上涨率,以便制止通货膨胀。具体作法是,政府规定工资增长率的基本指导线。如果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高于这一指导线,就增加其税收,如果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这一指导线,就可以减税。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政府的这一规定来抵制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压力。此外,还可以直接对工人征收罚金或给予奖励,即当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指导线时,就增收个人所得税,当工人得到的工资低于指导线时,就减免个人所得税。但这种作法受到企业和个人的反对。对企业来说,不能向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就无法吸引工人,也不能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企业无法实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积极作用的效率工资。对工人来说,效率高的工人无法得到高工资。而且,这种作法实际起到了惩罚效率高的企业和工人的作用,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在现实中无法区分是由于什么原因得到高工资。也许正因为如此,1978年美国卡特政府提出了这一方案后遭到议会的否决。其他西方各国也很少采用这种作法。
收入政策最大的弊病是限制甚至破坏了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价格和工资率不能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经济会出现严重扭曲。因此收入政策可以在短期内使用,但不能长期使用。
此外,收入政策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有严格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来配合。利用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可以看出,收入政策作为一种供给管理政策,它的作用在于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因此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如果同时伴随着需求管理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同时下移,那么通货膨胀率将会明显下降并且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总需求控制伴随,即没有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不会下移,工资和价格管制尽管可以暂时抑制通货膨胀,但由于控制工资与物价必然会使产量减少,而总需求不减少,就会出现总需求过度从而积累了通货膨胀压力,最终会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

☚ 公债   信息社会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西方政府为了抑制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避免过速上涨,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管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的政策。收入政策可采取不同的方式执行: 其一,是政府通过协商和道义的力量促使工会和企业自觉地限制工资增长率; 其二,由政府采取冻结物价与工资的硬性措施; 其三,政府利用税收政策限制工资增长,对违犯者课以重税进行调整。7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对付普遍存在的 “滞胀”现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开始推行收入政策。但收入政策的推行,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反而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事实证明它并不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解决通货膨胀的政策。

☚ 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为了控制工资和价格上涨,政府采取的各种干预工资谈判过程的措施。一般来说,货币工资和价格的变化率受两类不同的因素影响,一类是来自需求的压力,另一类是工人试图保持其实际收入的价值。前者被假设为独立于任何先定的实际工资,而后者被假设为相对独立于需求压力。旨在减少或降低膨胀压力的收入政策是与给定的需求水平相联系的。
收入政策有五种形式:(1)劝说性的指导线。政府通过公共舆论敦促雇主和雇员确定较低的名义工资增长率。(2)在膨胀率迅速上升时实行暂时的工资冻结和物价管制。(3)确立法规准则。政府规定任何一年内允许名义工资增长的限度。(4) 名义量值指数化。工资协议包含自动伸缩条款使工资根据物价涨落进行调整。(5)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由政府规定工资增长标准,实际工资报酬低于这个标准的厂商给予奖励,超过这个标准以税收形式予以惩罚。

☚ 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数化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是一种直接控制要素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从1945年开始,许多西方国家把它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外的一种手段,希望通过控制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来抑制产品价格的上涨。最极端的收入政策是1966年英国实行的工资冻结。其他形式的收入政策包括规定工资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保持一致,只允许低工资收入者、短缺的劳动力等增加工资、提倡降低增资幅度等。
许多国家都只是在短期内实行收入政策,但荷兰的收入政策从194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60年代。有些收入政策还包括限制公司分红数量的提高,以限制劳动所得之外的其他收入的增长。
从1962~1971年,美国曾多次实行收入政策。1962年美国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公布了“通胀工资和价格行为的指导线”。1971年,美国实行了为期90天的工资冻结。英国在1966~1970年实行了法定的收入政策、1975~1977年期间实行了强制性收入政策,在其他年份实行了自愿性的收入政策。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期间,各国实行的收入政策都较严厉,例如实行工资冻结,然后放松控制,允许工资增长,使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保持一致。
经济学家对收入政策多持批评态度,但80年代的研究表明,收入政策在日本、联邦德国和瑞士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了低利率、低失业、低通胀等目标。

☚ 人力政策   工资-物价指导线 ☛
000022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