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收入-支出模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一种简单的凯恩斯的部门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理论框架的一种简短表述,它表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它分析的是假定总供给可以无限扩大,并给定价格水平和利率的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及其变动。基本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非合意存货增加,由此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合意的存货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失业减少。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非合意存货为零,从而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以这一模型被认为是总需求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图首先由萨缪尔森提出,故称为萨缪尔森交叉图。在图中,y代表国民收入,AD代表总需求,45°线上每一点都代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国民收入达到了均衡。当总需求为AD0时,AD0与45°线相交于E0,这时国民收入达到了均衡。如果总需求由AD0扩张为AD1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y1>y0,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反过来也是如此,当总需求缩减为AD2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2,y2 收入-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它在假定价格水平既定和总供给可以无限扩大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根据这一模型,实际的总需求是等于总供给的需求水平,但实际的总需求并不能总等于计划的总需求。如果计划的总需求小于实际的总需求,则非合意的存货增加,由此引起生产和国民收入减少;如果计划的总需求大于实际的总需求,则合意的存货减少,由此引起生产和国民收入增加;如果实际的总需求等于计划的总需求,则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是计划的总需求。附图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实际总需求,45°线上每一点表示实际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当计划的总需求曲线为AD0时,AD0与45°线相交于E点,这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O。这个图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来的,又称“萨缪尔森交叉图”(Samuelson Cross)。这一模型强调了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说明当总需求不足时,存在失业的可能性。但这一模型也有一些缺点,其中主要是:第一,没有说明总供给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作用。第二,没有分析货币与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作用。第三,没有说明价格水平的决定。因此,经济学家们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到货币与利率时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以及考虑到总需求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参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 ☚ 总供给 乘数原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