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梗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梗菜 【概况】: 异名 大半边莲(黑龙江),天竹七(浙江)。 基源 为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山梗菜的全草。半边莲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0种。 原植物 山梗菜Lobelia sessilifoliaLamb. 历史 山梗菜始载《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收载于蔬类,云:“苗高二尺许,茎淡紫色,叶似桃叶而短小,又似柳叶菜叶亦小,梢间开淡紫花,其叶味甜。”按上所述,并观其附图,与本种相似。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状茎直立,生多数须根。茎高60~120cm,通常不分枝,无毛。茎中下部以上密生叶,无柄,螺旋状排列,厚纸质;叶片宽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5~5.5cm,宽3~16mm,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长8~35cm,无毛;苞片叶状,狭披针形,比花短,花近偏于花序一侧,花梗长5~10mm;花萼筒状钟形,长约4mm,无毛,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5~7mm,宽约2mm,全缘,无毛;花冠蓝紫色,长约2.5cm.近二唇形.上唇2裂片,狭矩圆形,下唇3裂片狭卵形。边缘密生柔毛;雄蕊5,在基部以上连合成筒,花丝筒无毛,花药管长3~4mm,花药接合线上密生柔毛,下面2花药顶端有髯毛。 蒴果倒卵形,长8~10mm,宽5~7mm。种子近半圆状。 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97页,图620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湿草地及平原地带。 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南、华东。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全草含山梗菜碱(Lobeline)、山梗菜果聚糖(Sessilifolan)、三十烷酸(Melissic acid)、二十九烷、乌索酸等,山梗菜碱为中枢兴奋剂,临床用于治疗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6 【药理】: 山梗菜碱为中枢兴奋药,临床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如新生儿窒息、麻醉药中毒等。 其作用短暂,无蓄积性,可重复注射。药理作用与烟碱颇为类似,能兴奋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较大剂量则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还能兴奋延脑的迷走中枢(减慢心率)、呕吐中枢,对神经节先兴奋后麻痹。对横纹肌有箭毒样作用,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po可引起呕吐,故中毒死亡例较少[1]。小量有祛痰作用。在豚鼠试验中有抑制ADP所致的血小板凝聚作用[2]。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6 [2]CA1972;77:14168n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祛痰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 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蛇虫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湖南药物志》:“治伤风发热:山梗菜全草10g。水煎服。” 食疗 《湖南药物志》:“治四肢无力:山梗菜根6g。煮蛋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