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
通过置于心脏的(电极)导管把一定的能量或化学物质输送到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位使之产生损伤,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目的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因其避免了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该疗法已成为当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导管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1981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已使用的导管消融技术包括: ❶ 直流电消融术(direct current ablation); ❷ 射频电流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ation); ❸ 化学消融术(ehemical ablation); ❹ 冷冻消融术(Cryoablation); ❺ 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 迄今直流电消融术和射频电流消融术已达到临床使用阶段,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术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它新的能量形式的消融术还在研究,临床可行性尚不清楚。 导管消融成功的条件包括: ❶ 电生理检查确定致心律失常部位的准确位置; ❷ 如何把消融能量或化学物质通过导管输送至心脏靶点; ❸ 如何把消融能量从导管与心内膜组织的接触界面送至可能位于心肌深层的心律失常灶; ❹ 消融必须对致心律失常灶产生损伤; ❺ 致心律失常灶损伤后发生的电生理改变结果必须无致心律失常作用。鉴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各种消融技术的优缺点的差别,具体的适应症也有差别,详见各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