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娃儿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娃儿藤 【名称出处】:《江西草药》 【概况】: 异名 土细辛、一见香、小尾伸根(《江西草药》),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七层楼的根。 原植物 七层楼Tylophora floribunda Miq.、(T.shikokiana Matsum.ex Nakai;T.argyi schltr.ex Lév.;T.chungii Merr.ex Metc.) 形态 多年生缠绕藤本,具乳汁;根须状,黄白色;茎纤细,分枝多。叶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5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密被小乳头状凸起;侧脉每边3~5,叶背凸起;叶柄纤细,长约5mm。聚伞花序广展,腋生或腋外生,比叶为长;花序梗曲折,每一曲度生有一~二回伞房式花序;花淡紫红色,小,直径约2mm;花萼裂片长圆披针形,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辐状,裂片卵形;副花冠裂片卵形,贴生于合蕊冠基部,钝头,顶端达花药的基部,花药菱状四方形,顶端有圆形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近球形,平展;子房无毛,柱头盘状5角形,顶端凸起。 蓇荚双生,叉开度180°~200°,线状披针形,长5cm,直径4mm;种子近卵形,棕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9月,果期8~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3卷.557页.图版2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m以下阳光充足的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 含娃儿藤碱(Tylophorine)、异娃儿藤碱(Tylocrebnne)、娃儿藤宁碱(Tylophorinine)及娃儿藤类似物A、B、C、D、E、F。 参考文献 西北药学杂志 1989;4(4):42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小毒。 ❶ 《江西草药》:“辛,温。有小毒。 ” 功效 祛风化痰,解毒散瘀。 主治 小儿惊风,中暑腹痛,哮喘痰咳,咽喉肿痛,胃痛,牙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❶ 《江西草药》:“祛风化痰,通经散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或捣汁。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孕妇及体弱者慎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治竹叶青蛇咬伤:娃儿藤根、乌桕叶、半边莲、梨头草(均鲜品)各30g。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治白喉:娃儿藤鲜根30g。捣汁服,每日数次。如不能口服者,可用鼻饲。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