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肺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肺胀

病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医醇賸义》:“肺为气之脏,居于至高,寒气逆上,肺气壅塞……故虚满而喘咳,当温肺降气,以解寒邪,温肺桂枝汤主之。”参见喘、胀病条。

肺胀

肺胀

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病证。临床以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心慌烦躁为主症。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肢体浮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致喘脱等危重证候。多由长期咳喘,肺肾心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饮停聚,相互搏结而成。此病为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辨证论证:
❶痰浊壅肺者,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则甚,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浊腻,脉小滑。以三子养亲汤(见喘证)合二陈汤加减化痰降气,健脾益肺。因外感风寒而诱发,兼恶寒发热头痛者,可用小青龙汤(见喘证)发表散寒,温肺化饮;上盛下虚,咳嗽短气者,可用苏子降气汤(见哮证)攻补兼施。
❷痰热郁肺者,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桑白皮汤(见喘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❸痰蒙神窍者,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膶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以涤痰汤(橘红、半夏、茯苓、南星、枳实、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加减送服安宫牛黄丸(市售成药)涤痰、开窍、熄风。若痰盛热象不著者,用二陈汤加减送服苏合香丸(市售成药)。
❹肺肾气虚者,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易汗。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数无力。以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坎脐、苏子、冬花、半夏、橘红)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❺阳虚水泛者,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以真武汤(附子、白勺、茯苓、白术、生姜)合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桂枝、泽泻)温肾健脾,化饮利水。针灸治疗:以肺俞、太渊为主穴。痰浊壅肺加膻中、中府、中脘、足三里;痰热郁肺加尺泽、内关、合谷、中脘、丰隆;痰蒙神窍加水沟、内关、丰隆、太冲;肺肾气虚加膏肓、足三里、关元、肾俞、太溪。针刺补泻兼施,酌情加炙。调护:
❶重视治疗原发病。
❷秋冬季节,以及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受外邪侵袭。
❸老年人及咳喘突然加剧者要注意护理,防止病情突然恶化。
❹忌辛辣生冷肥甘之品,忌烟酒。
❺兼见水肿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

☚ 痰饮   噎膈 ☛

肺胀

出自《灵枢·胀论》。泛指胸部胀满而闷,而致喘、咳、呼吸困难甚至肿胀者。

肺胀

病名。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主要症状: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危重证候。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血瘀阻脉,复感外邪而诱发加重。早期多属气虚,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并由气虚发展为阳虚。病性属标实本虚。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治以宣肺化痰,降气利水,或涤痰、开窍、熄风;平时偏于本虚,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

肺胀

肺胀

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心慌,烦躁,甚则唇舌青紫,面肢浮肿。长期咳喘,反复发作之人,肺肾心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气滞、痰饮、瘀血停留体内,相互搏结而成本病,故老年人60岁后患此病者较多。临床常分外寒内饮、痰热壅肺、肺肾气虚、心肾阳虚及痰蒙神窍五型。西医学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本病颇为相似,可按本篇内容辨治。
临床分五型辨证论治:
外寒内饮:外感寒邪与肺内痰饮结合而成,复感外邪而加重。老年人御寒力弱,常在严冬寒冷季节增剧。表现胸部胀满,咳逆喘促,吐清稀泡沫状痰涎,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胸中痞结,舌苔白滑,脉浮紧。治宜散寒涤饮,降逆平喘,方用小青龙汤。若喘咳多汗,去桂枝,加杏仁,厚朴各10克;喘不得卧加葶苈子6克、苏子10克;胸部胀满加枳壳10克、桔梗6克;如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的上盛下虚证,可选用苏子降气汤。
痰热壅肺痰浊内蕴,郁久化热,或复感外邪,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表现为气急胀满,咳喘烦躁,发热微恶风,痰黄稠不易咳出,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宣肺清热,豁痰利气。方用越婢汤(《金匮要略》炙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5枚)加半夏12克、鱼腥草18克(后下)、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桔梗6克、杏仁10克。喘甚加葶苈子6克;痰稠而多加蛤粉10克、瓜蒌15克、黄连10克。
肺肾气虚老年肺胀而肺肾气虚者,胸满气短,咳声低微,语言无力,动则气促多汗,面色晦暗,或有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补益肺肾,方用人参10克煎汤送服蛤蚧粉2克,日1副,分2次温服。短气自汗加黄芪15克;气喘无痰,小便清长为肺肾之气大虚,加胡桃肉10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9克以固肾纳气;心悸、唇舌青紫加桃仁10克、琥珀粉2克(冲服)、茯苓10克;浮肿、便溏、食少加白术10克、冬瓜皮18克。
心肾阳虚肺胀日久,耗伤心肾阳气,表现为胸中虚满,气短不续,心悸神怯,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或失禁,下肢浮肿,或见面暗唇青,舌质淡,苔白润,脉微细。治宜温心阳,暖肾气。方用真武汤合右归丸改汤剂。喘息、自汗重者加人参10克、蛤蚧粉2克(冲服)、胡桃肉10克、五味子6克以增强补肾纳气之力;若面暗唇青,舌紫者加桃仁10克、郁金9克。
痰蒙神窍老年肺胀、肺脾肾俱虚,痰浊瘀血内停,如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痰浊阻塞气道,进而蒙蔽神窍而形成肺胀危证。常见有3种类型:
❶寒闭:面色青紫,嗜卧,神志恍惚,痰壅气塞,喉间痰声漉漉,四肢厥逆,六脉沉伏。治宜温阳益气、豁痰开窍。方用干姜附子汤(《伤寒论》干姜10克、炮附子12克)送服苏合香丸。
❷热闭:面赤谵语,胸中烦闷,烦躁不安,口内喉间痰涎粘滞难出,甚则舌强,脉细数。治宜清热豁痰开窍,方用猴枣散(猴枣0.5克(冲服)、羚羊粉0.5克(冲服)煅青礞石15克、沉香5克、硼砂10克、天竺黄6克、川贝母10克、麝香0.3克(冲服)。
❸脱证:嗜睡或神昏,四肢厥冷,甚则大小便失禁,冷汗自出,脉浮大无根或沉微欲绝。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频频灌服。以上3证需全力抢救,死亡率极高。
肺胀为老年人常见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治,因而对于肺胀应极早预防。在中老年患慢性咳嗽时,即力争根治;已患肺胀应早期治疗,阻止向严重阶段发展。平素应防止感冒,注意锻炼身体,练呼吸六字诀气功,是防治肺胀的好办法。

☚ 喘证   汗证 ☛

肺胀fèizhànɡ

古病名。出《灵枢·胀论》。
❶属喘咳之类。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因邪客于肺, 肺气胀满所致。症见胸闷, 咳嗽气喘, 缺盆中痛。治宜宣肺祛邪。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偏热者, 可用加味泻白散。邪去正虚者, 宜补肺, 用生脉散。
❷属胀病。见《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指胀病而见虚满咳喘者, 宜在治胀方中加肺经药, 如桔梗、升麻、白芷等。

肺胀fèi zhàng

pulmonary distention;lung-distens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