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
小儿肺肿瘤少见,种类多,多数属转移瘤。原发性肿瘤中恶性较良性多。肺转移瘤或原发恶性瘤如能及早治疗,采用适宜手术,加用放射治疗及化疗,疗效较好。如X线偶然发现肺部肿块阴影,除由感染引起者外,即应手术。
错构瘤 位于肺部周围,系由纤维组织,脂肪,支气管上皮和软骨组成之良性肿瘤。圆形,直径达1cm左右,有包膜,常含较多软骨组织,故有时称软骨瘤。常于胸片偶然发现。治疗仅需楔形切除。主支气管内的少数错构瘤阻塞支气管,如远端继发感染不严重,可从支气管镜摘除。
组织细胞瘤 又称浆细胞肉芽瘤,肿块直径约2~5cm,最大为10cm,位于肺组织内,与肺实质粘连较紧,位于肺表面者可与胸壁或膈肌粘连。组织学似慢性炎症,有大量浆细胞、组织细胞。多无症状,而于胸片中发现。有时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咯血,而诊断为肺炎或肺叶不张。此瘤发生于肺外,有恶化倾向; 于肺内属良性,可切除肿块与部分周围组织。
支气管腺瘤 发生在主支气管或一、二级分支气管粘膜,多为类癌瘤,占腺瘤之90%; 圆柱瘤 (Cylindroma)占8%; 粘液表皮样瘤占2%。肿瘤生长较慢,为低度恶性。表面粉红色,易出血,向支气管腔内凸出,基底向管壁浸润扩展,使肿块大部于管壁,不能从支气管镜清除。腺瘤阻塞支气管后有反复咳嗽、哮喘、咯血和肺部感染。早期胸片仅有肺浸润或肺不张,断层摄片或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支气管内肿瘤。多数腺瘤须作全肺切除;若病变局限于分叶支气管或更小支气管,可行肺叶切除。不能完全切除者,应加放疗。圆柱瘤和类癌瘤对放疗较敏感。支气管各种腺瘤预后较好,虽有症状数年,术后效果仍较好。类癌瘤5年成活率为95%,其余两型稍差。可有局部复发,少数有远处转移。
支气管癌 小儿很少见,多为未分化癌和腺癌,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广泛转移。晚期有胸腔积液和骨胳转移。早期切除可能存活。
肉瘤 肺肉瘤较多,有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常因支气管腔阻塞或腔外压迫引起反复咳嗽、发热、咯血。局限性肿瘤可行肺叶或全肺治疗。浸润至肺附近组织,须广泛切除,加用化疗和放疗。
肺转移瘤 肺部多种散在转移瘤,多为化疗或放疗后的遗留病灶,切除可提高疗效。肾胚胎瘤出现肺转移,按标准议定方案治疗,肺转移瘤可与原发肿瘤同时切除;以后出现之肺转移瘤,经化疗和放疗可消退,未消退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瘤多散在于肺外周,可楔形切除以保存较多正常肺组织,再出现时可再切除。成骨肉瘤确诊后2年内,80%有肺转移。但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Methot-rexate)和切除原发肿瘤后,肺转移率降至30%。肺转移如有多个分散结节,可多处行楔形切除。小的散在播散,可继续用氨甲喋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