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金发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金发藓 【概况】: 异名 土马骔《嘉祐本草》),独根草(《本草钩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短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千年枞(《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金发藓科金发藓属植物金发藓的全草。 金发藓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约12种。 原植物 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 历史 始载于《嘉祐本草》,谓:“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雨则茂盛。 ……垣衣生垣墙之侧,此生垣墙之上,比垣衣更长,故谓之马鬃苔之类也。 ”并在土马骔下注称性能败热毒。《纲目》载:“垣衣乃砖墙之上苔衣,此乃土墙上乌韭也。”土马鬃一名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但于50年代末改用大金发藓,以后各地方药物志也逐渐改用大金发藓,但仍有部分地方药物志沿用土马鬃。 形态 多年生草本,密集成大片群落;植株较粗壮,深绿色或褐色,高10~30cm。 茎直立,单一或稀分枝,常扭曲。 叶在茎上部密集,向下稀疏而小;叶片直立,干时卷曲,湿时开展或内弯,基部鞘状,上部为窄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叶边有锯齿;中肋及顶端背面具刺;栉片21~55列,几乎布满上部叶面;中央栉片4~6个细胞高。雌雄异株。孢子体生雌株顶端,蒴柄与植株近等长或更长,棕红色;孢蒴直立,有4~6棱,深褐色,四棱短方柱形;蒴帽金黄褐色,粗毛状,包盖全孢蒴。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06页.图21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阴湿土坡、森林沼泽及酸性土壤上。广布于中国各地。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北部及中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雨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大金发藓素、生物碱、皂甙、脂类、花生四烯酸等,孢子含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十六碳酸、玉米黄素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72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贵州草药》:“甘,寒。” 功效 滋阴补虚。 主治 肺病咳嗽,吐血,盗汗,子宫脱垂,漏症。 ❶ 《贵州草药》:“滋阴敛汗,止咳,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研末调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