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焭焭而至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焭焭而至曙。 【集校】: 洪兴祖: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焭焭而至曙。 校语:耿,一作炯。焭,一作营。 朱熹: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校语:耿,一作炯。营,一作焭。 黄省曾:夜炯炯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耿,一作烱。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毛晋:同朱熹本。校语:耿耿,一作炯炯。 戴震、汪梧凤:同朱熹本。 校语:营营,一作茕茕。 刘师培:《文选·寡妇赋》注引耿作烱。 姜亮夫:耿耿,洪、朱同引一本作炯(今洪本误作烱)。寅按:此耿与炯之通用也。 古经典多以耿爲之,本字当作炯。《文选·寡妇赋》注引耿作烱。 焭,洪引一本作营,朱本作营,引一本作焭。寅按:详《离骚》。 。【集释】:王逸:忧以愁戚,目不眠也。 精魂怔忪不寐,故至曙也。耿耿,犹儆儆,不寐貌也。《诗》云:耿耿不寐。 洪兴祖:耿、炯,并古茗切。 一云:耿耿,不安也。 朱熹:耿耿,犹儆儆,不寐貌也。 营营,犹荧荧,亦耿耿之意也。 汪瑗:耿耿,犹儆儆,不寐貌。 《诗》曰:“耿耿不寐。”寐,睡著也。魂,説见下文。营营,犹扰扰也。 盖耿耿之义如火之明而不熄,营营之义犹荧荧,亦耿耿之意也,亦通。曙,天将晓也。“夜耿耿而不寐”二句,词虽分而意则串。屈子盖谓遭逢恶俗,悲心郁结,无所告诉,故自夜达旦而精魂耿耿然,营营然,不能少寐也,以见欝结之甚也。 呜呼!欲事远游而卒无所託,欲陈怀抱而复无可与言者,何其所遭之不幸也如此。夫其悲曷可既哉。 王夫之:游仙之志,乃遭世不造,孤清无侣,幽忧有怀,思所寄託而寓意也。 林云铭:荧荧,往来不定貌。以不能离时俗故,伏下“免衆患而不惧”句。 蒋骥:耿耿、营营,皆悲绪也。 屈复:耿耿,犹儆儆,不寐貌。营营犹曰荧荧,亦耿耿之意。 胡文英:承上而言,思所以免迫阨沉浊,而轻举上浮之道,又起下文之不可不及时求道也。 陈本礼:质魂递举,以起下文。 马其昶:姚永朴曰:“太史公《屈贾传讚》云:‘读《离骚》诸篇,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爲人。’又云:‘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按《远游》与《服鸟赋》同一旨趣,扬子云《反离骚》云:‘弃由、聃之所珍兮,摭彭咸之所遗。’观于《远游》,又何尝弃由、聃之所珍乎?” 姜亮夫:按《説文》耿训耳箸颊,从耳,炯省声;今俗言耳光,光即耿也,此爲其本义。 又杜林以爲“耿,光也,圣省声”,经典多用此义,《晋语》:“其光耿于民矣’;长言则爲“耿介”,详“耿介”下;是一字两义,此当爲古同形异义字之存于旧説者。训光者则声义皆与炯同,故字亦作炯,于是炯耿两字,古遂多相通之例。 然以之爲不寐之形容字,则字当作儆。 儆者,《説文》:戒也。戒备之意也。盖心有所忧惧,故其寐也儆儆戒备,不可得安之像也,详余《诗骚联绵字考》“耿介”、“耿耿”诸条。 焭焭,《章句》云:“怔忪不寐”。凡从荧与荧省声之字,皆有微小惑乱之义,故多可相通,魂焭焭与上耿耿义当相成,则义以荧惑爲长。 汤炳正:耿耿,不安。《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毛传:“犹儆儆也。 ”《广雅·释训》:“耿耿,警警,不安也。”“儆”、“警”皆与“耿”同音通用。茕茕,同“惸惸”,孤独无依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