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多花野牡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多花野牡丹 【概况】: 异名 催生药、酒瓶果(云南),山甜娘(广东)。 基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多花野牡丹的根或全草。野牡丹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D.Don(M.Polyanthum Blume),又名基尖叶野牡丹(《中国植物志》)。 形态 直立灌木,高可达1m;茎上部与枝条均有近伏贴的鳞片状毛。 叶对生,坚纸质,狭椭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4~13(~20)cm,宽1.6~4.4cm,基部近圆形或近楔形,基出脉5条,下凹,上面有短而紧贴的糙伏毛,背面脉上糙伏毛较密;有短柄。花两性,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10朵以上,基部具叶状总苞片2;花萼长约16mm,密生伏贴的有齿边鳞片状糙伏毛,裂片5;花瓣5,粉红色至红色,稀紫红色,长达2cm;雄蕊10,花药顶端单孔开裂,二型,5枚较大,紫色,有延长而二裂的药隔,5枚较小,黄色,药室基部各具1小瘤体;子房半下位,5室。蒴果坛状球形,顶端平截,与宿存萼贴生,长约1.2cm,密生伏贴的鳞片状毛。种子多数。 弯曲。 花期2~5月,果期8~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3页,图37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1800m的山坡山谷林下等处。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中南半岛至澳大利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秋季采集,除去杂质,切碎,晒干;亦有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 叶中含水不溶性黄酮、水溶性黄酮甙、鞣质、游离多元酚、有机酸、氨基酸等[1]。 根的水溶部分含三-O-甲基鞣花酸(Tri-O-methylellagie acid)和三-O-甲基鞣花酸葡萄糖甙(Tri-O-methyl ellagic acid-glucoside)[2]。此外还有与叶中相同的成分[2],根的脂溶性部分含β-谷甾醇[2]。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41 [2]中药通报 1986;11(12)∶42 。【药理】:本品煎剂1∶320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160对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菌效力;1∶40能抑制绿脓杆菌[1,2]。 参考文献 [1]新中医 1971;(3)∶30 [2]新药学通讯 1971;(4、5)∶24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❶ 《云南中草药选》:“涩,凉。” 功效 消食,清热利湿,祛瘀止血,消肿。 主治 消化不良,痢疾,肠炎,肝炎,腹泻,衄血,刀枪伤,外伤出血; ❶ 《云南中草药选》:“消食,收敛,止血,祛瘀消肿。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刀枪伤,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