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七七”事变后,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减轻农民的地租负担和所受高利贷的剥削,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扶助农民实行减租减息,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在减租减息之后,实行交租交息,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 具体办法是: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利息,减到不超过社会经济借贷关系所许可的程度,一般利息率为一分半。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所受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初期,新解放区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为土地改革作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