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黄 根类药材。 (1)释名:《本草纲目·地黄·释名》:“生者以水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本品鲜时内外皆黄,质重沉底者良,故名“地黄”。地黄采收加工后变为黑色。 (2)功能、用法、饮片特征: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别,详见各条。 〔鲜地黄 鲜生地〕 处方名。 即采收后洗净泥土的新鲜地黄。北方药店多不备本品,南方药店常将其贮于湿沙中备用。 ❶ 功能:性寒,气清,多液,质润,有清热、凉血、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热邪入营,舌绛口渴,以及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等症,常与丹皮、赤芍、玄参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尚可治疗阴虚火盛所致骨蒸劳热及消渴、白喉等。 ❸ 饮片特征:外皮红黄色,断面浅黄色,味甜多汁。 〔生地黄 生地 干地黄 干生地〕 处方名。 系将鲜地黄烘干,使其内外皆呈黑色者。 ❸ 饮片特征:外皮黑褐色,断面紫黑色,味微甜苦。 〔大生地 细生地 小生地〕 处方名。 一般认为生地粗大者作用强;细小者作用弱。中医又认为细生地或小生地,养阴而不腻,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津不足而不欲饮食之症。 〔熟地黄 熟地 酒地 九熟地〕 处方名。将大生地用黄酒拌匀,经常翻动闷润,待酒吸足,蒸熟晒干即为本品。按传统方法须九蒸九晒,故称“九熟地”。现多改为一次蒸制法。 ❶ 功能:性微温。 本品为补血常用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为伍,治疗血虚所致月经不调、崩漏及其他血虚证。 ❷ 滋阴。本品滋肾益阴。常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及消渴等证。多与山萸肉、丹皮等配伍使用。 近代研究发现:熟地中单糖含量比生地多两倍以上,初步证明中医对二者作用差异的认识是有根据的。 〔砂仁拌熟地〕 处方名。系将熟地饮片与砂仁粉末同捣入药者。熟地性腻,易致腹胀、食欲减退。砂仁拌后可减少这些副作用。 〔生地炭 熟地炭〕 处方名。系将生地或熟地用煅炭法炮制而成者。 制后可产生吸附作用,增强止血功能。 〔怀地黄 怀生地 怀熟地〕 处方名。指产于河南沁阳、新乡、武陟(zhi至)一带(古称怀庆府)的地黄。为著名的“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