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品 > 穀芽 穀芽 gǔyá 茶名。茶芽初萌似稻穀之芽,故名。始見於唐。唐·李咸用《同友生春夜聞雨》詩:“此時童叟渾無夢,爲喜流膏潤穀芽。” 谷芽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谷蘖、稻蘖、稻芽。为稻Oryza sativa L.的颖果经发芽干燥而得。甘,平。入脾、胃经。健脾开胃,消食和中。治食积不消,脘闷腹胀,慢性泄泻,食欲不振,脚气浮肿。煎服:9~15g。本品含麦芽糖、胆碱、腺嘌呤、淀粉酶、维生素B等。 谷芽gǔ yá《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蘖米(4)。药名。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别名】糵末(《别录》),谷糵(《澹寮方》),稻糵(《本草纲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性味】甘,温。 ❶《本草纲目》:“甘,温,无毒。” ❷《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❶《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❷《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❸《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用主治】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❶《本草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❷《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❸《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 【成分】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维生素及氨基酸等。 【药理】所含淀粉酶有消化淀粉作用。淀粉酶不耐高温,故谷芽炒黄、炒焦或煎剂效力不明显。微炒并不影响淀粉酶含量。 谷芽ɡǔyá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稻Setaria italica (L. ) Beauv. 的颖果经发芽制成。甘, 温。入脾、胃经。健脾开胃, 消食和中。治宿食不化、脘闷腹胀、泄泻、不思饮食, 煎服: 9 ~15克。本品含淀粉酶、维生素B 等。 谷芽 谷芽谷芽,又名谷蘖、稻蘖、稻芽。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蘖米。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 的成熟果实,经加工发芽而成。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 本品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功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等证。临床上每与麦芽或山楂、神曲等同用,以增强消食作用。李时珍云:“麦蘖、谷芽、粟蘖,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张石顽则谓“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适用于中虚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得食胀满者,常合健脾助运的白术、甘草、砂仁等药配用,如《澹寮方》谷神丸。亦有不加配伍而单用本品蒸露代茶饮,用于病后脾运不健,纳谷不香,元气亏虚者。传统习惯、谷芽生用长于和中,微炒偏于消食,炒焦则善化积滞。煎服,10~15g,研末服3~5g。 实验研究: 谷芽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麦芽糖、腺嘌呤、胆碱、维生素B等。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与糊精。据分析,麦芽中α淀粉酶的含量为谷芽的172倍,β淀粉酶含量为谷芽的41倍。所以谷芽的消化淀粉作用不及麦芽。淀粉酶不耐高温,谷芽煎煮后,效力仅为其干粉的5%,大部分丧失。炒焦的谷芽,活性为生谷芽或炒谷芽(指微炒)的25%以下,因此,谷芽宜用生品或微炒者研粉冲服。 ☚ 麦芽 鸡内金 ☛ 00002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