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差价
同一商品、同一时期,在不同地区收购价格之间或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形成地区差价的原因: ❶ 从流通上看,生产与消费存在地区上矛盾,经营单位将商品从产地运往销地需要耗费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和一定费用,并应取得合理盈利,这些合理盈利和费用,便形成地区差价。这是主要原因。 ❷ 从生产上看,不同地区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条件不同按照地区社会成本作为定价基础,也会形成地区差价。按商品流通环节,工业品一般划分大中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价:农副产品划分为产地、初级市场、中转市场、销地市场之间的地区差价。 我国现阶段的地区差价是为了补偿商业部门在地区之间运销商品的费用和商品的损耗等。在对私营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地区差价是限制和排斥私营批发商的一个有力武器。 目前,除少数商品,如手表、书报、药品(不包括中药)和部分化肥、农药以及少数农副产品等,取消了地区差价外,大部分商品仍然保持一定的地区差价,以有利于扶助地方工业的发展,开展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和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