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圣库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圣库制度 太平天囯废除私有财产,对生活用品实行平均分配的一种制度。 圣库制度以“天下一家”为思想基础,随著金田起义而诞生的。起义之初就明确规定:“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1851年8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下诏道:“凡一切杀妖取城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在攻打长沙时,又重申此令,违者“斩首示众”。太平天囯虽明文规定不许私藏财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允许个人藏少量金银,其限额不得超过五两。 据《金陵省难纪略》载:“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皆有罪。”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囯把“人无私财”的原则推广到整个天京。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由政府派人专管。 把天京城的男女编入男营女营,对全体市民实行定量供应制度,每25人每7日给米200斤,油盐各7斤,官兵之间除了吃肉多少有差别外,其他一律平等。在农村“凡二十五家设囯库一”,由两司马主管其开支。 后期,圣库制度遭到破坏,前期规定的不得私藏银两变成了“银钱衣物则各自收藏”,同时,由于管理不善,挥霍浪费之风盛行,圣库入不敷出。最后,圣库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起义之初,圣库的物资来源是起义会众的全部财产和攻城克敌的缴获物。攻克永安后,圣库的主要来源有:一是“没收其官府及谷仓”;在攻打永安、武昌等地尽封武库、仓廪、府藏。在安庆缴获所有“藩库饷银”、“仓米”。二是城乡人民的进贡及对富户派大捐;三是科派;四是田赋与工商税收入;五是百工衙的产品。 圣库制度虽然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缺乏存在基础,终归消亡。但在太平天囯起义之初,确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吸引群众参加起义,保证军民供应和保障部队纪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据《天京见闻录》描述说:由于实行了圣库制度,“人民所穿的衣服都很好,米粮丰富,足食有余”。因此,圣库制度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