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1910—1946辽宁辽阳人 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松江省(今黑龙江省)副省长,中共东北局松江军区副政委等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原名:李操兰 化名:孙正宗、李烈生、张玉华、张寿笺、张寿篯 李兆麟1903—1946原名超兰,化名张寿篯,辽宁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参加领导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党派他到本溪从事工人运动,组织了工人“抗日救国会”。1934年以后,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抗日联军第三军和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省)副省长、中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兆麟抗日英雄李兆麟 破晓光华(李兆麟) 纪念李兆麟将军、于树中先生 悼李兆麟同志 抗日英雄李兆麟 | 顾为民 尚一等 | 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年8月版 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大连中苏友好协会编印 铅印本1册 鞍山日报1962年4月5日,哈尔滨日报 1978年6月11日 | 难忘的人——忆李兆麟同志 | 赵乃禾 | 黑龙江日报1980年4月5日 |
李兆麟小传(附李兆麟的《露营之歌》) 同李兆麟将军的三次会面 李兆麟和他的儿子 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将军(烈士小传) | 席亭 张瑞麟 鲁企风 周九泉 | 辽宁日报1980年4月10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10月25日 群众1946年12卷8期 天津师专学报1980年1期 党的生活(黑龙江)1980年6期 | 和李兆麟将军在一起的日子(上、下) 兆麟和我们的孩子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 李兆麟 李兆麟(1908-1946) | 金伯文 金伯文 王凤翔 刘枫 李颂鸾 | 吉林青年1982年10、11期 纵横1983年2期 军事历史1985年2期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卷第211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54页 | 李兆麟(1908-1946) 李兆麟将军略传 “夺回我河山”——李兆麟传略 民族英雄李兆麟(1910-1946) 抗日英雄罗登贤、魏拯民、赵尚志、李兆麟、陈翰 章、周保中、冯仲云 | 张敏孝 周而复 刘枫 李颂鸾 刘枫 李松兰 姜念东等 |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70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第251页 不屈的共产党人(三)第416页 东北抗日烈士传第3辑第13页 伪满洲国史第528页 | 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 | 冯仲云 | 延安文萃(下册)第1624页 英烈小传第1集第367页 | 回忆兆麟 李兆麟同志和我们同甘共苦 忆李兆麟将军几件事 | 金伯文 张祥 刘忠民 | 革命史资料第14辑第8页 黑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58页 黑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62页 |
李兆麟英名垂青史,碧血染北疆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 遇难四十周年 | 刘 枫等 | 黑龙江日报1986年3月9日 | 忆李兆麟将军 | 陈 雷等 | 黑龙江日报1987年3月9日,人民日报 1987年11月12日 | 纪念李兆麟同志诞辰八十周年 李兆麟将军遇难前后 李兆麟(1910—1946) | 钟子云 尹峰文 廖国良 田园乐编 写 | 黑龙江日报1990年11月11日 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2期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415页 | 义勇军时期的李兆麟 李兆麟血案真相 李兆麟(1908—1946) 回忆李兆麟同志 李兆麟(1910—1946) 李兆麟将军略传 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1910—1946) | 胡淑英 王宏伟等 马洪武等编写 金伯文 刘 枫等 周而复 冯仲云 战 辛 | 东北抗日义勇军人物志(上)第77页 名人之死(二)第201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52页 星火(七)第188页 革命烈士传(八)第36页 烈士传第160页 烈士传第163页 解放军将领传第四集第79页 |
李兆麟1908——1946曾用名張壽 , 化名孫正宗、 張玉華,遼寧遼陽人,1908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 生。1922年畢業於小榮官屯高小,後又至大榮官屯讀私塾。1925年因家貧輟學務農。1931年赴北平,參加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 同年底,被派回東北組織義勇軍。1932年3月,成立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其後,被中共奉天特委派赴本溪煤礦,與侯薪、孫已泰成立臨時工作委員會,被選爲負責人。1933年調奉天特委軍委,任幹事兼青年士兵委員會負責人。不久被派擔任中共滿州省委軍委領導工作; 同年5月,中共滿州省委派爲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先後赴北滿巴彦、海倫巡視工作,並幫助當地組織和建立抗日游擊隊; 9月又被派赴珠河,協助趙尚志等組織武裝部隊。1934年初,任珠河反日游擊隊副隊長; 同年6月,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政委。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部主任; 5月改任第一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1月,在湯原縣境召開北滿反日聯軍軍政聯席擴大會議,被推選爲會議執行主席;同月設立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代理政治部主任; 9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成立,被選爲北滿臨時省委委員。1937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正式改稱爲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任總政治部主任; 同年6月,兼任第三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受命以抗聯總政治部主任身份領導第三軍工作。1939年1月,協同開闢小興安嶺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將北滿抗聯部隊,統一编成四個支隊和兩個獨立師,並設立龍南、龍北兩個臨時指揮部,被派兼任總指揮; 4月任北滿臨時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並任第三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1941年德蘇戰争爆發後,北满抗日部隊餘部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任副旅長。1942年7月,南北滿和吉東三省委合併,統一組成中共東北地區委員會,任常委。1945年抗戰勝利後,率部隨蘇軍開赴哈爾濱市,任松江省副主席; 1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松江軍區,任副政委; 同月撤出哈爾濱辭去副省長職務,專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以中共代表身份留在哈爾濱。1946年3月9日被骗去水道街9號商談國大代表事宜被殺害。年38歲。 李兆麟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辽宁辽阳人,原名超兰,又名张寿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组织部长、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在东北坚持长期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副省长、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后在哈尔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兆麟1910—1946满族,原名李超兰。辽宁省辽阳县人。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931年11月赴北平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久,回东北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活动在辽阳、奉天(沈阳)、本溪一带。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旋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在本溪煤矿、奉天等地做工运及兵运工作。1933年到哈尔滨任省军委负责人。1934年后历任赵尚志部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滨江省政府副省长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1946年3月9日,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李兆麟1910~1946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员。又名李超兰、张寿笺。辽宁辽阳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帮助组建抗日游击队。历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3路军总指挥,长期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省)副省长等职。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兆麟1908—1946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操,又名寿笺。辽宁辽阳县人。1930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北平抗日救国会,不久被党派往东北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和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及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在东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达十四年之久。抗战胜利后,担任松江省(今并入黑龙江省)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会长。1946年3月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