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疳
病名。 见清·张宗良《喉科指掌·咽喉门第一·喉疳》“此症肾虚火旺,沸腾上部而发,喉间上腭有青白红点,平坦无刺,故名喉疳。声不哑,不咳嗽,两尺脉虚者是也。 ”指疳生于咽喉。 由外受风热,热灼肺阴,咽喉失养而发;胃经蕴热,或过食膏梁厚味,火热上攻咽喉所致;如杨梅结毒未尽,潜伏血脉之中,其毒结咽喉亦致本病,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亦发此病。 症见咽嗌干燥疼痛,喉间腐溃,上腭有黄白红点,大如赤豆,小如芥子,周绕红晕,日久腐烂色灰白,腐衣叠若虾皮,腐臭、声嘶、哕出甜涎,身发寒热。奋森氏咽 炎、咽部梅毒等似为此病。 又,清·陈土铎《洞天奥旨·喉疳》“喉疳之疮,即双蛾之症也。”参见喉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