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印度早期佛教雕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印度早期佛教雕刻 佛教雕塑。 指古印度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后之际的佛教雕刻。主要指阿育王时期与巽伽王朝时期的作品。 当时小乘教盛行,佛徒反对偶像崇拜,认为佛陀是无法用具体相貌表现其伟大,他是不生不死的,超人的。故信徒崇奉佛舍利,崇奉佛塔建筑,并以象代表佛降生,马代表出家,座代表降魔,菩提树代表成道,法轮代表说法,塔代表涅槃。 石雕亦以这些形像为素材,并以石柱表示佛教的崇高。而人们又在石柱上雕以马、法轮、象,以及狮、牛等象征雄伟、壮健的形像,宣传佛教。 这些雕像风格细腻,讲求形似。今存有阿育王时代所雕狮首柱、塔的残块,以及石栏雕刻等,藏于印度博物馆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