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升阳散火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升阳散火汤 【方源】: 《内外伤辨》卷中。 【异名】: 柴胡升麻汤(《兰室秘藏》卷下)、柴胡升阳汤(《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药 人参各五钱 甘草(炙) 柴胡各三钱 防风二钱五分 甘草(生)二钱 【用法】: 上 【主治】: ❶ 《内外伤辨》: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致使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 【宜忌】: 忌寒凉之物。 【方论选录】: ❶ 《医方考》:少阳者,三焦与胆也。 经曰:少火生气。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 是少火也,生物之本,扬之则光,遏之则灭,今为饮食填塞至阴,抑遏其上行之气,则生道几于息矣,故宜辛温之剂以举之。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干葛,皆辛温上行之物也,故用之以升少阳之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 阳气一有所遏抑,则愤逆而见为火焉(火郁在中、下二焦,此方所治是也。若酒食 火郁于下,真阴愈灼,苦以发之,拨自肾命之中(柴胡解骨髓中热),宣之脾胃之上(葛根、升麻散脾胃热),达之四表之末(羌活、独活祛四肢热),阳气可不郁矣。参、芍、草、姜、枣,以厚滋脾胃,而和其阴阳,所以固其气血之本也。 胃伤冷食,何以不用消导而用和补?曰,此非伤食,乃伤于所食之冷而抑遏阳气耳。胃已虚矣,何可更消?人参、甘草、姜、枣以温之,则冷气消矣。 热盛如此,何以不用寒凉?曰,阳气已为阴所抑遏矣,而更用寒凉,是重为抑遏之。凡火盛水亏,则滋其水,阳为阴揜,则畅其阳,火炎于上,可自下夺之,火郁在下,必升以散之。此与凉膈散之治,所以大不相似也。 ❸ 《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阳药也,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人参、甘草益脾土而泻热,芍药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为佐使也。。 【临证举例】: ❶ 五心烦热 《名医类案》:虞恒德治一妇人,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 半年后,虞诊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服,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 感冒四天,经西医服药打针治疗无效。发热不退,身热如焚(腋温39.2℃),头痛如破,周身骨骼酸痛如折,咳嗽气喘,咳声粗洪,痰难咯出,小便淡黄,脉浮数带弦,舌红苔薄白滑。 证属阳邪被遏,不得发越。给“升阳散火汤”去参加杏仁、桔梗二剂。 服药一剂,汗出热退,痛苦解除大半。二剂后,除稍有咳嗽外,基本告愈。 ❸ 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杂志》(1985;4∶308):笔者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30例患者年龄大多在10岁以下,最小3岁,最大25岁。 患病时间平均两年。临床见症为,继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之后,扁桃体肿大Ⅰ至Ⅲ度,微红,咽痛反复发作,阵发性刺激咳嗽,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脉弦细或细数。 药物组成为生甘草6克,防风7.5克,炙甘草9克,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党参各15克,柴胡24克。治疗结果:治愈2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❹ 鼻渊 《古今医案按》:江应宿治王晓,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粘,屡药不效,已经三年。宿诊视,两寸浮数,曰,郁火病也。患者曰,昔医皆作脑寒主治,子何悬绝若是耶。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河间云,肺热甚则出涕,故热结郁滞,壅塞而气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十数剂,病如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