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水库、塘坝灌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水库、塘坝灌溉 (四)水库、塘坝灌溉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东省只有2座小型水库,塘坝也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的指导下,山东省水库、塘坝建设发展很快,出现了1958—1960年和1968—1970年两次大的水库建设高潮,到1990年底,全省拥有各类水库5 595座,其中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36座,小(一)型水库888座,小(二)型水库4 539座,总库容152.1亿米3,兴利库容78.99亿米3,设计灌溉面积2059.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17.95万亩。兴建小塘坝31 190座,总库容8.76亿米3,有效灌溉面积157.43万亩。从水库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烟台、青岛、威海、潍坊、临沂、枣庄、淄博、泰安、济宁、济南等10个市地的山丘地区,以临沂地区的水库为最多,拥有大中型水库39座,占全省总数的23%,其次为潍坊市和烟台市,分别为29座和25座。 表2-5-4 山东省历年水库、塘坝灌溉发展情况
注:1.本资料引自《山东水利统计资料》(1949—1990),山东省水利厅。 2.1962年以前万亩以下为塘坝,1962年后十万亩以下为塘坝;有效灌溉面积为水库、塘坝之和。 2.灌区管理。山东省水库灌区除个别情况外,都是水库和灌区合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群结合”的管理体制。部分灌区成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由灌区内各县(市)、乡(镇)和灌区工程管理单位的负责同志共同组成,负责处理灌区内重大事情,这样便于协调关系,加强统一领导。 一般库灌区的专管机构分三级管理,设置局(处)、段(所)、站,专管机构人员大多数是由国家正式职工和长期临时工组成,人员比较固定,职责分明,专管机构内部都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具体管理中,专管机构一般只管干渠和干渠上的支渠进水口门的管理,维修养护干渠工程,输水配水,指导支渠以下的管理工作。支渠以下的管理多依靠乡、村的群众组织进行。 1985年以后,计收水费成为水库灌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按亩配水,按方收费,预定水票,凭票供水”的收费办法,对灌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解决管理经费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胶东地区一些水库在执行省政府规定的水费标准的基础上,开始实行水价浮动,逐渐向供水保成本靠拢。 3.效益和问题。水库灌区过去水源缺乏,多数地方怕旱不怕涝。随着灌区的开发,极大地改变了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些水库灌区直接解决了部分人畜吃水困难的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据统计,山东省大中型水库灌区开发前粮食亩产一般在125公斤左右,开发以后粮食产量迅速增长,1981年有43处大中型水库灌区粮食单产超过500公斤,有55处亩产量400—500公斤,有67处亩产量250—400公斤。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农业科学水平的提高,80年代末有些水库灌区粮食亩产超过1吨。小水库、小塘坝的灌溉效益也十分明显,许多地方是从修水库、建塘坝发展致富的。龙口市下丁家,多年来层层拦截地表水,使自然降水不出本村,当地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80年代连续干旱的情况,下丁家年年林茂粮丰,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当前水库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❶灌区配套水平不高,有些灌区没有充分开发,水库有水浇不上地; ❷水库质量差,汛期不敢多蓄水,导致水源不足; ❸水库灌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浪费; ❹管理单位经济困难,技术人才流失。 ☚ (三)引河、引湖灌溉 (五)泵站提水灌溉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