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推广应用科学种蔗先进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推广应用科学种蔗先进技术

(四)推广应用科学种蔗先进技术

首先,建立与健全甘蔗生产科研机构。自治区成立甘蔗研究所,其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中央食品工业部广西甘蔗试验站,主管全自治区甘蔗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建所以来,先后育成14个甘蔗优良品种,在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和甘蔗螟虫预测预报等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自治区级科技成果奖7项。自治区糖业公司、广西农学院、自治区农垦局等单位也分别承担甘蔗科研与生产、甘蔗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任务。各蔗区地、市、县设置糖业办公室(或糖业局),主管甘蔗生产和科研工作,有些重点蔗糖基地县还设有甘蔗技术推广站,负责甘蔗技术研究试验与推广工作。各蔗区乡、镇设有糖业办公室或甘蔗站,村设甘蔗技术专干,负责甘蔗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试验、技术承包等。使自治区到地、市、县以及乡、镇、村都形成甘蔗生产技术指导的网络,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种蔗先进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应用。其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科学种蔗先进技术:
(1)因地制宜推广甘蔗良种。早在50年代初期,广西种植甘蔗品种是以引进为主,多数是种竹蔗,还有爪哇蔗、腊蔗、印度蔗等品种。后来,从广东引进“台糖134”品种,适应旱地种植,产量和蔗糖分都比较高,很快在全自治区推广开来,到60、70年代,种植这个品种面积占80%以上,成为广西甘蔗第二代当家品种。但由于该品种是中晚熟,种植面积过多,带来成熟期高度集中,早期开榨的经济效益不好。
为了培育适合广西自然条件种植的甘蔗品种,广西甘蔗研究所从1957年起,开展了有性杂交育种,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培育出具有不同熟期、不同适应性和不同生长特点的“桂糖”系列12个优良品种,尤其是“桂糖11号”品种,经1980年进行技术鉴定,在相同的土质和栽培、施肥条件下,该品种比“台糖134”平均亩产高27%,蔗糖分高1.74个百分点,成熟期提早15天,还具有耐旱、耐寒、宿根性好的优点,很适合广西旱地种植。全自治区从1982年开始种植“桂糖11号”面积0.068万公顷,占0.5%,1991年推广到19.244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糖料甘蔗面积的49.79%,1992年推广占全自治区的52.95%。同时,各地还根据不同的条件,因地制宜推广适应当地的甘蔗良种,全自治区甘蔗良种面积由1986年的9.899万公顷,占甘蔗总面积的45.99%增加到1992年的35.548万公顷,占糖料甘蔗总面积的83.04%。
(2)改革甘蔗植期,积极推广秋、冬植蔗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1958年开始进行秋植蔗的试验,每年8月至10月种植,次年冬收获,这样使甘蔗生长期相应延长,加上秋植时温度高,蔗苗发芽整齐,长势良好,产量也比较高,而且早种早成熟,有利于蔗糖分积累,提早开榨,提高经济效益。但秋植蔗受土地条件和种苗的限制,大面积推广有一定的困难。80年代以来,自治区又连续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试验对比、示范,现场参观,总结经验,推广冬植蔗,每年冬季砍蔗时边砍边种,加上地膜覆盖栽培,其种植期比春植蔗提早两三个月,既可以延长甘蔗生长期,也有利于解决土地和种苗问题,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全自治区普遍推广冬植蔗为主,实行地膜覆盖栽培。1991年冬植蔗面积达6.68万公顷,占新植蔗面积的39.73%,其中地膜覆盖栽培2.88万公顷。1992年秋冬植蔗面积7.089万公顷,其中地膜覆盖栽培3.434万公顷。
(3)根据土壤状况大力增施钾肥,搞好氮、磷、钾的合理配施。甘蔗属喜钾作物,而广西土壤严重缺钾、缺磷,有机质含量大多数在1.5%以下,加上过去群众习惯于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直接影响甘蔗对各种肥料的需要,造成甘蔗低产。经过总结经验,广泛开展宣传,使全自治区实行甘蔗增施钾肥和合理地施氮、磷、钾肥料面积逐年扩大,其中1984年为6.333万公顷,1985年扩大到8.467万公顷,1989年发展到13万公顷,1990年增加到24.667万公顷,1991年达到30.933万公顷。
(4)推广喷施稀土微肥。甘蔗应用喷施稀土微肥始于1979年,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验和反复实践,收到了增产增糖的好效果。1988年甘蔗喷施稀土肥9.333万公顷,国家科委、经委、农业部、全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全国稀土办公室等单位联合授予广西“全国推广农用稀土先进单位二等奖”。以后每年甘蔗喷施稀土肥都保持6.66万公顷左右,1992年喷施稀土肥8.269万公顷。
此外,还开展旱地甘蔗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攻关,搞好蔗地深耕深松,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广西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一系列科学种蔗先进技术措施,糖料甘蔗单产有了明显提高。
按甘蔗种植面积和甘蔗总产量分别累计计算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公顷产甘蔗)为:50年代25.48吨,60年代21.68吨,70年代24.40吨,80年代44.73吨,90年代前三年为49.38吨。
广西1950—199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见表3-3-1。
 表3-3-1

年 份甘蔗播种
面积
(万公顷)
甘蔗总
产量
(万吨)
其中:糖 蔗
播种面积
(万公顷)
每公顷产量
(吨)
农业产量
(万吨)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5
1.787
2.641
2.895
3.223
2.907
3.592
3.912
5.142
5.451
5.243
2.957
2.307
2.267
3.881
6.371
6.713
6.532
6.23
6.582
8.079
8.184
9.808
11.224
10.393
10.98
12.131
11.782
14.481
12.771
11.175
12.703
15.273
15.195
15.808
22.139
23.385
22.232
29.387
31.129
31.987
39.968
44.66
42.75
53.01
87.53
81.62
87.56
86.84
66.40
87.38
149.22
99.64
108.03
39.25
23.08
33.93
109.33
154.17
132.99
172.65
136.65
153.98
206.57
185.70
258.84
286.36
230.40
244.22
269.51
248.98
376.72
381.00
401.93
527.49
722.85
680.65
721.97
982.88
1 121.40
1 167.42
1 353.38
1 410.70
1 501.84
1 990.74
2 354.87
1.5
1.787
2.641
2.895
3.223
2.907
3.592
3.912
5.142
5.451
5.243
2.957
2.307
2.267
3.881
6.371
6.713
6.532
6.23
6.582
8.079
8.184
9.808
11.108
10.285
10.886
12.072
11.732
14.408
12.673
11.069
12.266
14.695
14.513
14.756
20.339
21.523
20.729
27.887
29.903
30.841
38.649
42.809
28.5
29.664
33.143
28.193
27.167
29.873
18.486
22.336
29.02
18.279
20.605
13.274
10.004
14.967
28.171
24.199
19.811
26.431
21.934
23.394
25.569
22.691
26.391
25.343
21.998
22.182
22.180
21.065
25.928
29.748
35.801
41.088
46.676
43.726
44.224
42.073
46.169
51.511
45.328
44.945
46.256
49.035
51.954
42.75
53.01
87.53
81.62
87.56
86.84
66.40
87.38
149.22
99.64
108.03
39.25
23.08
33.93
109.33
154.17
132.99
172.65
136.65
153.98
206.57
185.70
258.84
281.51
226.25
241.47
267.76
247.13
373.57
377.00
396.28
503.99
685.90
634.60
652.57
855.72
993.70
1 067.77
1 264.06
1 344.00
1 426.57
1 895.14
2 224.08

注:甘蔗播种面积及甘蔗总产量含果蔗在内,糖蔗播种面积及农业产量含土糖蔗在内,但1972年及以前统计资料没有分糖蔗、果蔗,故其糖蔗播种面积及农业产量与甘蔗播种面积、甘蔗总产量相一致,包括果蔗在内。
☚ (三)遵循价值规律,落实蔗糖政策   (五)加快机糖厂建设的步伐 ☛
000148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