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公使ɡōngshǐ派驻别国,仅次于大使的常驻外交官。 公使gōng shǐ由国家元首任命,为最高级外交代表。全称特命全权公使。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 公使 公使由一国元首派往另一国的低于大使级的常驻外交代表,通常都授有“特命全权公使”衔。他所受的礼遇稍次于大使,但在驻在国行使的职责与大使相同,享有和大使一样的外交特权和豁免。二次大战后,任命公使一级外交代表已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国家把公使升格为大使。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大使馆内的外交人员中设立公使或公使衔参赞这一职衔,为仅次于大使一级的外交官。 ☚ 大使 特使 ☛ 使者 使者使(使节;使信;使客;音使;大~;公~;边~;来~;锦车使)伻 辂客 另见:传递 消息 交往 信使 ☚ 某种身份的人 支配的人 ☛ 公使minister全称“特命使节”和“全权公使”,由一国国家元首向另一国国家元首派遣元首的外交代表,是以前大国与弱小国家之间互换外交代表通常采用的等级。随着大使等级的普遍利用,公使一级使馆馆长已日益罕见。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将公使列为使馆馆长的第二级。公使有时是按照国内法规定的一种衔名。 公使国家元首向他国派遣的位次低于大使的常驻外交使节。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长包括大使、公使、代办。公使作为第二级使馆馆长,其法律地位、职责及为执行职务享有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无异于大使,只在席位、礼宾规格方面与大使有别,位次低于大使。除公使馆馆长,某些大使馆副馆长或高级外交官也具有公使衔。教皇向他国派驻的教廷公使与公使的法律地位等同。参见“大使”、“代办”。 公使仅次于大使级的常驻外交代表。全称“特命全权公使”。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受的礼遇仅次于大使。其职责、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同。 公使 公使为第二级的外交代表 (使馆馆长),通常授以“特命全权公使”衔。同大使一样,公使亦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两职衔之区别只限于公使所享受的外交礼遇次于大使,但公使在驻在国享有的外交特权与外交豁免权则等同于大使。早在13世纪时,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和佛罗伦萨就有公使出使外国,但公使任期不超过三、四个月,并非常驻外交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外交实践中,很少任命公使一级使馆馆长。许多国家将其在过去建立的公使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基于对方国家既有的派驻常驻使节的历史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曾与芬兰、瑞典、丹麦和匈牙利互换公使级外交代表,后先后均升格为大使级。 ☚ 公报 公使馆 ☛ 公使minister;envoy 公使envoy 公使minister(指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其所受礼遇次于大使,其所享受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 公使全称“特命全权公使”。近代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等级仅次于大使的外交代表。所享受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同。此项等级原为1815年的《维也纳规则》所规定,但在外交实践中,大使与公使之间的差别已不多见,绝大多数国家都互派大使。目前,有的大使馆中也设有公使或公使衔参赞,其职位高于一般参赞。 公使外交官名。其地位低于大使一级,其全称为全权公使,代表本国办理与驻在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两国之间是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还是公使级外交关系,反映两国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二十世纪以后,外交使节级别的高低,反映两国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参见“大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