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工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工业

(四)工业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工业, 随着农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逐步发展起来。1990年末, 垦区共有工业企业1 018个, 其中农场总局直属26个, 各管理局直属81个,农场直属911个。按企业生产性质分: 制造业351个,原料工业124个,采掘业50个, 轻工业493个。1990年, 工业总产值 (1980年不变价, 下同) 达1422112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4 197 320万元的33.9%。1995年垦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工业改革向广度、深度发展,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 “一调、两改、三达”取得显著成效, 非国有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大中型工业企业重现新的生机。全年创工业产值53.0亿元(按新规定计算), 比1994年增长25%,增幅比1994年提高25.5个百分点,是垦区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1年。其中, 国有工业产值48.2亿元, 非国有工业产值4.8亿元, 分别比1994年增长17.6%和109.0%, 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 比1994年增长22.1%。
垦区的农场多数建在远离城镇, 交通不便的荒原上, 为了解决群众生活必需的吃、住问题。粮油加工、农机修理和制材、砖瓦生产, 成了起步最早的工业。进入50年代后期, 农场建设大发展, 一批粮油加工工厂和农机修理厂随之建立; 同时, 还建起了一批能源、钢铁、轻工、食品等厂矿。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兴建了化肥、水泥、石化等骨干企业。自1968—1975年, 工业产值由6 276万元 (1980年不变价) 增至44 480万元, 利润累计近2亿元。随着垦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变了单一经营农业的局面。1975年, 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4%。
从1979年开始, 垦区工业贯彻执行了 “调整”的方针, 关停了30多个 “五小工业”, 重点发展了农机具修造和配备服务的农机工业和以农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同时, 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 通过挖潜、革新、改造, 采取新工艺、新技术, 提高产品竞争能力。1985年,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垦区工业, 主要是从围绕农业办工业, 开始转向市场办工业;从片面追求铺摊子、上项目,开始转向企业挖潜改造, 注重经济效益;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经营形式, 打破了所有制单一的格局, 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1991—1995年,全垦区工业建设投资14.4亿元,重点对粮油加工、电力、焦炭、黄金、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进行了扩建改造。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93亿元, 比1990年增长98.31%。各种经济类型全部工业总产值及工业总产值指数见表3-3-7, 1990年垦区工业企业个数和总产值见表3-3-8。

表3-3-6 垦区造林面积

指 标单位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一、年末实有造林面积
二、 当年造林面积
三、 当年迹地更新面积
四、 年末封山育林面积
五、 当年零星植树
六、 年末实有育苗面积
七、 当年幼林抚育实际面积
八、 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
九、 当年成林抚育面积
十、 当年低产林改造面积
十一、年末实有母树林面积
十二、年末实有种籽园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百株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355 728
18 639
2 797
16 259
29 881
1 331
27 500
41 577
3 744
434
25
2
364 248
18 388
2 144
1 963
31 599
1 249
27 693
39 317
3 316
470
40
7
382 917
15 891
2 934
14 365
35 263
1 248
27 536
41 176
5 998
1 625
29
7
395 384
14 015
3 012
23 093
50 949
1 088
27 194
43 056
5 420
1 263
33
5
403 528
15 707
2 290
275
31 773
1 102
24 021
36 493
6 258
1 182
20
5
415 403
11 632
2 167
16 446
18 296
853
17 545
32 871
7 093
2 219
2
十三、林木实伐量立方米5 4644 59763 48176 94596 83684 243

表3-3-7 各种经济类型全部工业总产值及工业总产值指数
(1980—1995年)

(续)

年份绝对数 (万元)指数(以上年为100)
工业
总产值
国有
经济
集体
经济
其他
经济
工业
总产值
国有
经济
集体
经济
其他
经济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66 873
305 586
310 324
317 740
388 706
529 307
261 825
301 301
306 860
314 994
374 741
490 357
3 202
3 113
2 191
546
752
500
1 846
1 172
1 273
2 200
13 213
38 450
104.6
112.0
96.9
93.6
100.1
125.6
104.8
112.7
97.1
93.8
95.8
119.5
83.5
94.7
67.2
25.6
148.28
56.4
85.9
55.1
120.3
179.6
15.6
219.0
 注: 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表3-3-8 1990年垦区工业企业个数和总产值

指 标企 业
个 数
(个)
总 产 值 (万元)
1980年不变价当年现行价
总 计
(一)按隶属关系分
1 018142 112265 127
(1)总局直属
(2)管局直属
(3)农场直属
(含分场以下)
(二)按所有制形式分
26
81
911
20 006
27 383
94 420
36 634
54 784
173 609
(1)全民所有制
(2)集体所有制
(三)按企业生产性质分
957
61
139 854
2 258
261 825
3 202
(1)轻工业
(2)重工业
(3)采掘业
(4)原料工业
(5)制造业
(四)按企业规模分
493
525
50
124
351
97 236
44 976
4 113
9 500
31 263
190 040
74 981
8 125
23 880
42 982
(1)大型企业
(2)中型企业
(3)小型企业
3
13
1 002
9 359
30 033
102 670
19 982
59 320
185 725

1.加工业。垦区的加工业, 以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原料, 起步于生活必需的粮油加工, 继而发展经济作物的加工,建造制糖, 造纸工厂, 并为加工畜产品而建造奶粉、毛纺、皮革工厂。加工业的发展, 既解决了生活必需, 也提供了部分商品, 繁荣市场, 活跃经济。
(1)粮油。1990年垦区拥有各种规模、各级粮食加工厂105个, 年总产值2.0亿元; 植物油加工厂35个, 年总产值3.7亿元。其中, 1986年在佳木斯投产的年加工大豆10万吨的三江食品公司, 投资14 600万元,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能生产11种产品, 系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豆综合加工厂。到1995年, 全垦区拥有各种规模各级粮食加工厂102个, 年总产值4.6亿元, 植物油加工工厂32个, 年总产值5.4亿元。
(2) 乳制品。垦区从1949年第1座乳品厂投产至1984年末, 共生产全脂速溶奶粉1.6万吨, 麦乳精2 632吨, 豆乳粉1 029吨。1990年, 拥有乳品加工企业共60个, 年总值1.7亿元。八五——农场完达山食品厂是垦区乳制品工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企业, 自1981年以来, 年产值突破1 000万元, 年税利额200万元以上。该厂重视产品质量, 努力生产名牌产品, 连续获国家银质奖5块。1995年度, 在黑龙江省乳品行业管理部门评出的13家一类企业中, 垦区有6家, 占46%。1995年全垦区拥有乳品加工企业共60个, 年总产值2亿元。
(3) 肉类加工。1990年垦区拥有屠宰及肉类加工厂16个, 年总产值0.7亿元。1965年于佳木斯建成投产的肉类联合加工厂, 屠宰能力达30万头, 并有冷库两座 (贮藏量1 500~5 000吨); 80年代, 因生猪政策改变, 屠宰量减少, 进行万吨罐头厂改建工程, 初步形成6大产业: 罐头、屠宰、饮料、制药、冷冻、综合加工, 以及30余种产品的生产体系。罐头产品主要销往东欧、苏联、东南亚, 成为黑龙江省3大罐头出口重点厂家之一。此外, 垦区建设家禽屠宰线, 生产分割鸡、白条鸡等供外贸出口, 1985年共建成13条屠宰线, 生产分割鸡、白条鸡等供外贸出口。到1995年全垦区拥有屠宰及肉类加工厂15个,年总产值1.03亿元。
(4) 酿造。60年代开始生产 “北大荒”牌瓶装白酒, 到1980年垦区有30个酒厂生产北大荒白酒,产量占全垦区白酒产量的1/3。1983年进行整顿, 确定七星、二九○农场等5家酒厂为试装“北大荒” 白酒生产厂。1984年开始, 红旗农场松花江酒厂改革白酒生产工艺, 增加品种, 提高了效益, 年产2 000~3 000吨, 年盈利120万元, 成为垦区白酒生产最大厂家。此外, 尚有以八五三农场山葡萄酒厂为代表的果酒厂,八五一一、七星农场等啤酒厂,以及多数农场创建的饮料厂(饮料车间),1985年垦区产果酒739吨,啤酒11 900吨,饮料3 516吨。1990年,全垦区拥有酒厂和饮料厂54个,年总产值1.096亿
元。
(5) 制糖。以甜菜为原料建设的糖厂, 共7家,其中宝泉岭糖厂、双山糖厂、赵光糖厂在全国中型甜菜糖厂协作会评比中连续获奖, 其产品也多次获部级、省级优质产品奖。此外, 在产品的综合利用上增建酒精车间和颗粒粕车间, 甜菜废丝成为出口创汇产品之一。1990年垦区制糖业总产值达1.3亿元, 利润总额1 288万元。1995年双山糖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 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到1995年, 全垦区制糖总产值达3.189亿元。
(6) 造纸。到1985年末, 垦区有11个造纸厂,年生产能力达2.74万吨, 实际生产2.5万吨。1990年, 造纸厂发展到18个, 纸制品工厂6个, 年总产值分别为5 660万元。其中, 兴凯湖造纸厂生产的双湖牌50克出口书写纸和双湖牌30克打字纸; 宝泉岭造纸厂生产的龙风牌瓦楞芯纸和铁牛牌4号卫生纸等被评为省优。到1995年, 全垦区造纸厂合并为12个, 纸制品工厂5个, 年总产值分别为8 760万元和110万元。
垦区尚有少数农场兴办了一些皮革厂、毛纺厂、制药厂、淀粉厂和糖醛厂。1990年, 计有皮革厂3个, 毛纺厂2个。完达山制药厂生产刺五加注射液等产品25种, 其中东北人参精口服液等11种产品定为省出口产品。佳木斯肉联厂利用肉类加工中的副产品, 设生物药品制造车间, 生产麦迪霉素等化学药剂20多种。1995年全垦区皮革厂、毛纺厂、羽绒以及制品业等, 年总产值为110万元。1990年, 垦区有制药企业13个, 总产值4 034万元。友谊淀粉厂以土豆为原料, 年产淀粉184吨, 生产的 “雪花牌”淀粉,被评为部优、省优, 远销国内外。友谊农场还利用玉米芯做原料生产糠醛, 1972年投产, 1975年产量达600吨, 质量好, 赢得国际市场信誉, 一度出口免检。1995年, 全垦区有制药企业11个, 总产值1 003万元。
2.支农工业。为弥补国家对农用机械和其他原材料供应不足, 50年代各农场普遍建起农机修造厂,并陆续建了一批“五小工业”, 如化肥、原煤、石油、钢材、电力等。这些 “五小工业” 大都运用自筹资金, 自行组织开发。投产后, 有的得到国家支持而得以发展, 有的便于国家统一管理而移交, 少数则因资源或技术力量不足下马。1990年, 垦区共拥有电力生产 (供应)企业23个, 石油加工企业1个, 机械制造企业170个, 炼焦厂2个, 煤矿35个, 化肥厂1个。到1995年, 全垦区共拥有电力生产 (供应) 企业71个, 石油加工及炼焦企业3个, 普通机械制造企业7个, 煤矿40个, 化工厂10个。
(1)农机制造。40年代末、50年代初, 各农场为维修农业机械而相继创建铁工厂、修理厂、机械厂。1955年, 在友谊农场建起垦区第1个标准化农机修造厂。1959年, 沈阳汽车修配厂迁到迎春, 成立迎春机械厂, 成为当时牡丹江农垦局农机修理中心, 并以生产齿轮、缸套、活塞等农机配件的短缺产品为主。1968年, 迎春、红兴隆等10家修配厂, 纳入省机械工业规划, 从此, 垦区农机工业不再是自给性生产, 个别产品销往全国; 在产品结构上由只生产维修配件, 开始生产主机。
70年代, 位于依兰县的依兰收割机厂建成, 并纳入国家生产计划, 年产 “五七-2.2” 牵引式谷物联合收割机500台。1978年, 垦区部分机械产品纳入农垦部计划, 农机工业的内外联合与协作生产, 逐步发展生产能力。80年代, 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垦区开始生产滚移喷灌机、圆型喷灌机, 组织12家机械厂联合试制 “北大荒-6”联合收割机, 联合垦区内外有关单位联合生产 “嫩江-12” 小四轮拖拉机, 农用小型汽车和 “金马-12”小四轮拖拉机。
1990年末, 垦区拥有机械工业170个, 年总产值21 228万元, 其中农、林、牧、渔业机械制造企业26个, 机械设备修理业133个, 年总产值分别为10 676万元和8 922万元。1995年, 垦区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工业改革向广度、深度发展,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 “一调、两改、三达” 取得显著成效, 非国有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大中型工业企业重现新的生机。全年创工业产值53.0亿元 (按新规定计算), 比1994年增长25%, 增幅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 是垦区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2) 化肥。浩良河化肥厂1974年投产, 1980年续建, 生产的 “北大荒”牌尿素, 荣获省优。1995年生产合成氨12.38万吨, 尿素20.9(实量) 万吨。该厂1995年生产的 “北大荒” 牌尿素等产品, 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
(3) 煤炭。垦区拥有煤矿37个, 年总产值7 125万元, 1990年产煤178.5万吨; 有焦化厂2个, 1990年末产焦炭14.2万吨。重点煤矿是友谊、双鸭山、八五二、前进、红旗煤矿; 重点焦化厂是八五一○、东海焦化厂。1995年, 全垦区拥有煤矿40个, 年总产值6 720万元。
(4) 电力。1990年末, 垦区拥有电力生产企业13个, 电力供应企业10个。发电量47 219万度, 其中火力发电量45 178万度。重点发电厂为勤得利发电厂, 1990年末发电量4 500千瓦。总产量346万元,净产值122万元。1995年全垦区发电量达59 912千瓦。
3.建材工业。1990年末, 垦区拥有木材加工企业76个, 年总产值2 571个, 水泥制造企业15个,年总值2 549万元; 砖瓦制造企业149个, 年总产值4 413万元。1995年, 全垦区拥有木材加工企业49个, 年总产值4440万元。
垦区工业尚有八五一○农场玻璃厂, 年产酒瓶5 000吨; 北兴农场金星金矿, 使用100升采金船,1990年采金量139公斤。到1995年底统计, 老柞山金矿, 全年产量突破2万两, 超全年计划产量的33.3%。1991年6月投产的老柞山金矿, 先后实施了人才工程、资源工程和内引外联工程, 使该矿实现了超常发展, 短短5年, 这个矿就由中小型矿山发展成为国家大型矿山。“八五”期间共上交国库黄金5.4万两, 成为全省黄金的支柱企业。
垦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3-9。

表3-3-9 垦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80—1995年)

(续)

年份水 泥
(万吨)

(万块)

(万片)
小 型
拖拉机
(台)
玉 米
收割机
(台)
机 引
播种机
(台)
联 合
收割机
(台)
清粮机
(台)
1980
1981
10.9
10.2
74 124
68 570
2 108
2 083
1050 400
500
 
1982
1983
16.7
19.5
90 138
91 629
3 023
2 154
 22
13
10
20
403
210
 
1984
1985
1986
19.6
24.4
26.9
93 988
21 909
82 659
1 753
1 911
1 816
2 537
5 879
3 368
 165
231
7
300
900
100
537
532
400
1987
1988
28.6
34.2
74 657
78 142
1 903
1 804
3 211
1 849
  150
120
619
561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42.0
38.8
47.4
57.3
59.6
89 521
83 135
80 533
89 042
85 644
1 531
1 525
1 284
1 234
1 892
2 192
356
57
189
33
285
572
500
272
50
1 485
461
827
303
190
160
220
260
200
375
450
684
536
1
199455.743 7491 375126 5692308
199545.651 25433756126  521
☚ (三)林业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000072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