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合理施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 合理施肥 (四) 合理施肥1.提高施肥水平。50年代,浙江实行“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方针,依靠农民自己积肥解决肥料问题。农家肥料种类很多,有粪尿、饼肥、灰肥、秸秆、泥肥、杂肥等六大类,肥源广阔,取之不尽。全省各地每年冬季开展群众性的积肥运动,采取“养、种、积、造”并举的办法,给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肥料,有机肥的施用量达90%以上。同时,国家组织供应饼肥、骨粉、明矾、石膏、化肥等商品肥料,数量约占总施肥量的10%。 表3-2-25 历年化肥施用量 (标准肥) 单位: 万吨
80年代,浙江还发现作物大面积锌、钼、铜、硼等缺素症,各地积极开展了微量元素化肥的推广工作。1982年全省大麦用硼砂或硼酸喷液的面积有9. 13千公顷。1987年,据20个县138个早稻施锌示范点的统计,平均增产10.6%。油菜施硼也收到显著成效,1992年全省油菜施硼面积达128.5千公顷,占油菜总面积的44%,比1976年增加近8倍,有效地防止了油菜前期死苗和后期“花而不实”现象的发生,而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松阳县1990年种的636.3公顷油菜施硼肥后,平均亩产112.5公斤,比不施硼肥增加28.2公斤。同时还推广使用喷施灵,达到防止油菜早衰,提高结荚率和千粒重的效果,1991年全省推广16.37千公顷,1992年增加到33.1千公顷,亩产量一般可增加一成以上。 浙江省历年绿肥种植面积情况,见表3-2-26。 表3-2-26 历年绿肥种植面积表 单位: 千公顷
注: “三水”指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 2. 实施科学施肥。浙江省农业科技部门自70年代以来,针对农村“过氮栽培”和肥料增产效益下降情况,开始合理施肥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1)省肥高产栽培。1977年,浙江农业大学和富阳农科所共同试验研究,取得“因地定产,以产定肥,以肥保粮”的经验。据1. 87公顷试验田测算,早稻亩平均增产42%,节肥25.1%。获1980年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2) 测报施肥。1981年杭州市农科所提出 “测报施肥”技术,具体经验是“因土定产,因产定肥,营养诊断,分期施氮”。全市推广面积达20千公顷,增产16.5%,节肥14.0%,获199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控氮增磷。1982年嘉兴地区农科所对69块春花三熟制的施肥情况进行研究,从“平衡施肥”原则衡量,提出嘉湖平原在现今施肥条件下,必须保持有机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和增施钾肥,保持养分的收支平衡。这一科技项目获1984年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 (4) 配方施肥。1985年浙江全面总结各地水稻合理施肥的经验,取长补短,改革创新,综合成《配方施肥》的建议。1986年提出 《浙江省配方施肥技术试行草案》,包括 “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高产栽培”四个环节,确定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施肥原则,解决了“以土定产”的技术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作为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应用的重要内容。施用方法是,在施足基面肥的基础上,减少分蘖肥的施用量,适当提高保花肥的施用量。1989年又进一步提高了施肥精度,形成“水稻优化配方施肥技术”。1989—1991年,全省累计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的面积达5 306千公顷,增产稻谷141万吨,节约标氮25万吨,增加收入5.8亿元。这项成果获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国家科技开发”优秀成果证书,1987年农业部丰收二等奖,199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技术改进优秀奖。配方施肥的原则,现已应用到棉、麻、旱粮、西瓜及柑桔上,均取得良好的增产效益。 ☚ (三) 改良土壤 (五) 防治病虫害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