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信?—前196秦汉之际著名军事家,汉初诸侯王。淮阴(今属江苏)人。少时家贫,喜读书佩剑。秦末农民战争中委身于项氏集团,“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碌碌未有所闻。因自负其才,遂愤然离楚归汉,经萧何力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汉元年(前206年)六月,首建“还定三秦”之策,促使汉军迅速攻取关中。汉二年五月彭城(今江苏徐州)败后,与刘邦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西北),于京县(今河南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索城(索,se、音色。索城,今河南荥阳)间打败来攻的楚军,制止了楚军的西进。在楚汉对峙于荥阳。成皋期间,奉命率军北渡黄河,一战平定魏地,俘虏背汉降楚的魏王豹;二战击败代军,活捉代相夏说;三战突入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采取背水战术和奇兵袭击,大破赵军,斩杀陈余,擒获赵王歇。后又降燕取齐,完成了对项羽的后路包抄,从根本上改变了楚强汉弱的形势。旋迫刘邦封他为齐王,汉五年十一月,在刘邦明确表示划分封地之后,又南下参加合围楚军的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决战。西汉建立后,刘邦将其改封为楚王,賛之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常胜将军。汉六年十二月,人告其“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会诸侯于陈(今江苏淮阴),将他逮捕。后因证据不足,贬为淮阴侯。从此,废居京师,又被告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并夷三族。一生以善将兵著称,自誉为“多多益善”。曾著《兵法》三篇,今佚。 韩信 韩信东汉轶事小说。应劭撰。原载《风俗通义》卷七《穷通》。李格非等编《文言小说》载录。作品记叙汉代名将韩信的轶闻趣事。韩信还未发迹的时候,经常到南昌亭长家里吃饭,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以此为患,就在早晨很早吃了饭。韩信在平时吃饭的时间前往,见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了他们的意思,就离开了亭长家。韩信在城下面钓鱼,有一个洗棉絮的年老妇女看见他饥饿,就给他饭吃,连续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对老妇说,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您。老妇听了大怒道: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还企望你报答呢? 淮阴有一个少年人欺侮韩信,对他说:你虽然长得美好,爱好佩带长剑,但内心怯懦。不怕死,就刺我一下;怕死,就从我的两腿之间爬过。韩信用眼睛盯了那少年很久,俯下身子从他腿中间匍匐而过。全街市的人都耻笑韩信,以为他怯懦。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赐予原来给他饭吃的老妇一千金,给南昌亭长一百钱,并且说:您是小人,行德没有到最后。又找来原先欺侮他的那个淮阴少年,让他做一个中尉,告诉各位将相说:这个人是一个壮士,当他欺侮我的时候,难道不能杀掉他?杀掉他没有名声,因此忍耐而达到了现在的地位。作品通过几件生活琐事的描写,表现了韩信的忍让及大度。小说所写,选取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情节相同,所不同的,则是在编排上把原先分开的两段放在了一起。因此,出现在小说中的内容,只限于韩信还是一介百姓时的几件轶事以及他功成名就后对当时人和事的处理及其态度。这样的裁剪处置,不仅使内容相对集中连贯,也使文章更富于小说情趣。作者所选取的题材,虽然是琐碎小事,但最能表现韩信的性格特征。“绝去亭长家”,人穷志不短;饥食漂母饭,重报漂母德;虽受胯下辱,腹中能撑船。这几件事,十分典型地刻画了韩信的忍辱负重、有恩必报的性格特征,使故事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小说中所选取的事例,后代流传很广,一些诗文中亦引用,特别是韩信忍辱胯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 虞卿 怪神 ☛ 韩信hán xìn汉代名将。姓韩,名信。随高祖刘邦打天下,屡建奇功,汉朝建立,封为淮阴侯。事迹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九叹·愍命》:“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王逸注:“韩信,汉名将也。” 韩信hán xìn〖名词〗 韩信?—前196秦汉之际的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布衣出身。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投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战死后属项羽,任郎中,多次献策,均未被采纳。汉王元年(前206年),改投汉王刘邦,任连敖、治粟内史,因仍未被重用,一度离汉而走,被肖何追回。在肖何极力推荐下,被拜为大将。他向刘邦分析天下形势,指出项羽虽强大,但存在一系列弱点、失误,故其强易弱;建议刘邦发挥自己政治、经济方面之优势,利用士卒迫切东归之心情举兵东向,还定三秦,进而夺取天下。刘邦根据他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占了关中。楚汉战争爆发,刘邦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兵败后,他发兵与其会于荥阳,战于京、索之间,使楚兵不能西进。项羽所封之塞王欣、翟王翳降楚及齐、赵、魏等反汉从楚后,他作为左丞相率军击魏。魏军主力据守黄河东岸之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封锁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渡口,他以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策略佯示从临晋强渡,暗中率主力从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攻占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击败魏军,俘魏王豹,平定河东。又与张耳破代兵,擒代之相国夏说。汉王三年十月,他率数万人击赵。面对据守井陉口,人数和地利均占优势的赵军,他派轻骑二千隐蔽待机,准备偷袭赵营,同时派主力万余人背水而阵,诱使赵军倾巢出击。赵军统帅陈余拒不采纳李左车“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之建议全力出战。而“陷入死地”之汉军则人人奋力迎击,事先埋伏之二千轻骑乘机攻占了赵军营寨,换上汉军旗帜,并抓住赵军惊慌失措之机前后夹攻赵军,大获全胜,俘赵王歇,杀陈余。之后,他率军北上降服燕国。汉王四年,被任为相国,率师伐齐,利用齐王与汉使讲和疏于防备之机袭破历下(今山东济南市西),进占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军二十万北上援齐,与齐军联合在潍水(今山东潍河)边阻击汉军。他令士兵以万余袋沙在潍水上游截流,拂晓后率军渡河出击,半渡后又引兵佯退,龙且中计渡河追击,汉军决壅放水,将楚齐联军截为两部。汉军反击,杀龙且,获全胜。寻被封为齐王。汉王五年(前202年),他率军与刘邦、彭越、英布等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杀。刘邦称赞其卓越军事才能,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人杰”,但对他很不放心。楚汉战争结束不久,他被解除兵权,徙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不久,有人告他谋反。高帝六年(前201年)被刘邦用计逮捕,带至洛阳,降封为淮阴侯。高帝十一年,以暗通陈豨谋反之罪,被吕后及相国肖何诱至长乐钟室斩杀,夷其三族。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先秦兵法遗著,“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自著《兵法》三卷,已佚。 韩信汉代军事家。生年不详。少时家贫,公元前208年投奔项梁,后由楚归汉,前206年任大将军。前205年,率军击魏,又转攻代、赵。前204年,以轻骑2000袭赵营,以主力万人夹击赵军,败赵20万大军。前203年,韩信称为相国,率兵下齐,全歼援齐楚军20万人,被封为齐王。前202年,围项羽于垓下,全歼楚军,后被封为楚王。前201年,刘邦削韩信为淮阴侯。前196年,吕后诱捕韩信斩其于钟室。韩信与萧何、张良并称“三杰”。 韩信 108 韩信?—前196西汉统帅、军事家。淮阴 (今江苏淮阴县)人,少时尚文习武,因破落而乞食,为人所轻。初归项羽,改投刘邦,经萧何力荐拜为大将。汉王刘邦元年(前206),他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袭取三秦(今陕西省中部及北部)。次年八月,他以避实击虚的战术,运用临晋设疑、以木罂缶于夏阳偷渡、奔袭安邑等战斗,大败魏军,俘魏王豹,平定魏地。同年九月,他以背水列阵、偷营易帜等战法,毙成安君陈余,俘赵王歇,收降李左车,获井径口决战的胜利,平赵。同月,挥军于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大败代军,追杀夏说,平代。继之又不战而屈燕。四年(前203)十一月,于高密之战中,以沉沙、决水、佯败诱敌之计,大破齐楚联军,斩龙且,俘齐王田广,平齐。五年(前202)十二月,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境内)之战中,又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使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他辅佐刘邦终于以弱胜强,使西汉统一天下。据《汉书·艺文志》载,他著有《韩信兵法》三章,已亡佚。 ☚ 项籍 冒顿单于 ☛ 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Hanxin汉初军事家。淮阴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先投项梁,后归项羽,未被重用,改投刘邦。楚汉相争中,经萧何的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韩信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提出先攻占关中,然后率兵东下的战略。刘邦采取了韩信的策略,与项羽相持在荥阳、成皋之间。韩信受命攻打魏、赵、燕、齐四国,包抄项羽后路。先击败魏国军队,又于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十月,率1万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大破赵军20万。后又攻取燕、齐之地,占据了黄河下游,对项羽造成了危势。韩信虏齐王后,自请为假齐王,刘邦虽心中不满,但采纳张良、陈平之计,封韩信为齐王。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率军与刘邦会合,共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汉朝建立后,韩信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赵相陈豨反,韩信被人告发参予陈豨谋反,被吕后用萧何计骗入长乐宫,斩首诛族。著有《兵法》三篇,今佚。 ☚ 项羽 张良 ☛ 韩信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在项羽军中任郎中。继离楚归汉,未被重用而逃走,经萧何力荐,刘邦任其为大将军。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前202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后与陈稀勾结谋反,被吕后所杀。善用兵,自称“多多益善”。参见“历史”中的“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大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受命抄项羽后路,击魏,破代,克赵,下燕,取齐。挟势求封齐王,得刘邦同意后,乃于公元前202年会合垓下,击灭项羽。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与陈豨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佚。参见“军事”中的“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初投项梁起义军,后归项羽,未得重用。继投刘邦,经萧何力荐,刘邦拜其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采其策,击定三秦,攻占关中。后率军独挡一面,与彭越、英布互相策应。在与赵军作战时,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孤立了楚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率军与刘邦会师,围歼楚军于垓下,为西汉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汉高祖时初封为楚王,后传闻谋反,降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为吕后所杀。 《韩信》han xinHan Xin→王安石(Wang Anshi) 韩信?—前196西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清江西)人。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初属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官职小而逃离,经萧何力荐,始得重用,任大将军。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间,他率军由魏破代,又以数千人背水为阵,大破赵军,斩赵主将陈余,继下燕取齐,刘邦封他为齐王。前202年,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西汉建立,改封楚王,以阴谋叛乱罪,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所杀。 韩信?—前196汉初诸侯王、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初属项羽,为郎中。继归刘邦,经萧何推荐,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入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他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又以数千之众,背水为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大破赵军二十万,斩赵军主将陈余,继下燕取齐,据有黄河下游之地。公元前202年,他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他与张良、萧何并称“三杰”。汉朝建立,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为吕后所杀。著有《兵法》三篇,今佚。 韩信?—前196汉初淮阴(江苏清江西南)人。秦末从项梁、项羽起义,为郎中。数献策不用,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占领关中。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任他为左丞相,领兵破魏、代,平定赵、齐,被封为齐王。后与刘邦会师于垓下(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汉朝建立,改封楚王,都下邳(江苏睢宁北)。因受人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陈豨叛乱时,有人告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被吕后诱杀于未央宫。《汉书·艺文志》载其著作有《兵法》三篇,已佚。 (参考图18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