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病虫危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病虫危害 (六)病虫危害1951年牡丹江地区的小麦锈病大流行, 平均减产70%以上。1956年密山县小麦锈病大发生, 农民放火烧毁小麦0.11万公顷, 公顷产量由过去的1 159.5公斤下降到483公斤。稻瘟病1956年大流行, 全省受灾面积5.6万公顷, 北海和杂花品种减产20%~30%, 桦川灌区减产50%以上。1959年合江、牡丹江和松花江地区稻瘟病发病面积达6.3万公顷, 绝产0.45万公顷, 平均减产10%~15%。1977年玉米大斑病大发生, 全省发病面积80万公顷, 减产20%, 损失玉米40万吨。1985年全省大豆灰斑病发病面积100万公顷, 减收大豆1.5亿公斤, 且灰斑粒多, 影响大豆出口。佳木斯市这年收购大豆3.5亿公斤, 符合出口要求的只有1亿公斤。害虫为害时有发生。1950年, 全省发生粘虫为害20万公顷, 1953年发生23万公顷, 1966年发生200万公顷, 1972年发生173.3万公顷, 1983年发生36.7万公顷, 1984年发生56.5万公顷。在这几个大发生年里, 虽经大力防治, 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草地螟危害也很严重。是北温带干旱少雨气候区的一种暴发性害虫。1956年嫩江、北安、铁力、讷河、克山、肇东、呼兰、绥化等10余县发生, 幼苗受害几万公顷。1979年嫩江、黑河和绥化地区有9个县7万多公顷遭受草地螟危害。1980年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和伊春地区有38个县市发生草地螟, 面积达91.3万公顷, 有2万公顷防治不及时, 禾苗被吃光。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 全省有67个县市发生, 面积达391.7万公顷, 省委、省政府组织群众防治343.3万公顷, 仍有近50万公顷猝不及防, 造成损失。高粱蚜虫, 也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1949年全省发生12万公顷, 1953年发生26.5万公顷, 1955年发生20万公顷, 1957年发生13万公顷, 1958年发生15万公顷。这几个大发生年, 当时还没有简便易行的有效防治方法, 高粱普遍减产。大豆食心虫, 主要蛀食豆粒, 群众叫 “虫口豆”。是影响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害虫, 在大发生年, 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时的地块,虫食率可达40%~50%, 最高达80%以上, 收获的大豆都是等外豆, 农民只能卖保护价, 大大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 ☚ (五)冰雹危害 三、特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