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 浙东丘陵盆地粮茶林畜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 浙东丘陵盆地粮茶林畜区

(六) 浙东丘陵盆地粮茶林畜区

本区位于浙江东部,包括新昌、嵊县、天台、仙居、磐安等县的全部,萧山、绍兴、上虞、鄞县、余姚等县(市)的南部山区,奉化、宁海、三门、临海、黄岩等县(市)的西部山区及义乌、东阳、诸暨等县 (市)的东部地区。土地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87%。1992年总人口479. 59万人,占全省的11. 19%; 耕地面积18.02万公顷,占全省的10.66%,林业用地92.53万公顷,园地面积约7万公顷,是浙江省粮茶林果畜等多种经营内容较丰富的一个农区。
1. 农业资源条件。
(1) 山间盆地广布,旱地农业比重大。本区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地之间有一系列山间盆地。主要有龙门山、会稽山间的诸暨丘陵盆地;四明山、天台山间的新昌、嵊县丘陵盆地;大雷山、括苍山间的天台、仙居盆地。本区的主要河流有浦阳江、曹娥江、始丰溪、永安溪分别流经上述各主要盆地,溪流两岸形成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原。这样的地形结构,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丘陵山地的基岩主要是变质岩、火山岩、花岗岩;新嵊盆地边缘的台坡地与岗地由玄武岩残积物覆盖而成; 河谷平原则由洪积、冲积物堆积而成。土壤类型多样。河谷平原以水稻土为主,适宜发展粮油等作物;溪流两岸河滩地以潮土为主,盆地四周低丘以岩性土为主,适宜发展旱粮、桑果。全区山丘坡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 24%,丘陵坡麓多开辟为水田、梯地,山腰缓坡则为旱地,旱地占耕地面积的23. 59%,大部分种杂粮,茶园分布比较集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嵊县、新昌和绍兴是著名的出口珠茶产地,有“绿色珍珠”之称。
(2) 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多样。本区地势高低悬殊,山地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农业立体布局。年平均气温16—17℃,≥10℃年积温5 150—5 450℃,无霜期235—240天; 年日照时数1 900—2 0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4 438—4 605 兆焦/平方米。海拔250米以下的低丘盆地,具有温高光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新、嵊盆地还可利用局部小气候资源种植柑桔。西北部的会稽山地,热量条件差,500—700米山丘坡地多雾,夏季凉爽,适于发展茶叶和“高山蔬菜”。东北部的四明山、天台山地,宜于种植竹茶果等经济林木。东南部的括苍山、大雷山地,随海拔上升,可依次发展农牧业和林茶果业等多项生产。
(3) 名特优产品多。本区生物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植被大多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松杉残次林、灌木草丛等。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有成片的云锦杜鹃和零星分布的七子花、鹅耳枥。人工林主要有松、杉、竹、檫等。经济林有茶桑果等。本区名特优产品较多,除大宗出口的珠茶外,较著名的有诸暨的香榧、红心李,鄞县的贝母,磐安的白术、元胡、芍药、玄参,新昌的小京生花生和长毛兔,嵊县的花猪、仙居的良种鸡以及板栗、黄花菜等。
2.农业状况。
(1) 生产内容多样。本区农业生产内容丰富。1992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6.23万公顷,总产171.62万吨,占全省的10. 82%;茶叶总产3.82万吨,占全省的32.0%,是产量最多的一个农区;蚕茧总产0.81万吨,占全省的6. 86%,茧丝质量居全省之冠,所制蚕种质量好。近几年水果有较大发展,苎麻、药材等在省内也有一定地位。畜牧业以猪、兔为主,1992年末生猪存栏数为198.3万头,占全省的13. 8%。新昌、嵊县被誉为“长毛兔之乡”。1985年新昌、嵊县养兔量分别为82.26万只和81万只,依次居全省第一、二位。
(2) 林业生产有一定基础。本区有林业用地92.53万公顷,约占全省的16. 5%。其中有林地72.9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4%;其它林地25.60万公顷,占26%。有林地中,用材林48. 73万公顷,占66.8%;其它林种24.20万公顷,占33. 2%。林木蓄积量1 484.43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3.2%; 毛竹蓄积量1.64亿支,占全省的24%左右。森林覆盖率52%,居全省9个农区第3位。本区林业资源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西部多经济林;东北部宁海、天台、奉化交界地区竹林分布较多,奉化大毛竹闻名省内外;天台山境内寺院及名胜古迹较多,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天台华顶山成片的云锦杜鹃为全省罕见。
本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工副业尚欠发达;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交通运输条件差,商品流通不畅。
3. 农业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本区以农林业为主,农林牧结合,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植树造林,绿化山区,把振兴林业作为本区发展经济的重点来抓,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茶桑竹畜等项生产,发展以农特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乡镇企业。
(1)实行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以治山为本,实行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是抓好封山育林、营林、护林,绿化荒山、疏林山,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山地坡度大于25度的农垦地,要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林;十分重视薪炭林和小水电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生活所需能源,以利保护森林植被。此外,要有计划地兴建一批防洪蓄水工程,整治疏浚河道,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使山水田全面得到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合理布局,建设好商品粮基地。本区的河谷盆地是本区粮食的重点产区,应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使之成为区内的商品粮基地。河滩地和沿江阶地适宜发展蚕桑生产,可有计划地建成蚕桑基地。山地丘陵区以发展竹林和经济林为主,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扩大笋用竹林建设。茶叶生产重点是改造低产茶园,发展高档名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柑桔、红心李、香榧、板栗应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在抓好养猪业的同时,应综合利用草山草坡,进一步发展以长毛兔为主的食草畜禽。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本区应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加工业。如以茶叶为原料的制茶工业,以兔毛为原料的纺织工业,以毛竹、木材为原料的竹木加工业,以粮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饲料工业,以及在非金属矿、砂石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建材工业等。

☚ (五) 金衢丘陵盆地粮畜果林区   (七) 浙南山地丘陵林茶粮畜区 ☛
000225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