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民国时期的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民国时期的农业

(二)民国时期的农业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四川经济仍未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封建势力的束缚。自民国元年到1935年,四川出现了20多年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的局面。各军阀为了维持浩大的战争经费,不但在四川各地强迫农民种鸦片,收取巨额“烟税”,而且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横征暴敛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当时仅田赋一项的征收,一年少者三四次,多则八九次、十余次。军阀田颂尧驻防的射洪县,一年就征收了14年的粮。民国24年的田赋,有的竟已预征到民国100多年。许多农民因此破产,“老弱转死沟壑,壮者逃之四方”,农业生产力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1935年蒋介石势力伸入四川,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政局渐趋稳定,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当时四川能够以大量兵源和财力、物力支持抗战,同四川农业情况的逐步好转有关。但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四川农村经济不可能有根本好转。由于大片国土沦陷,重庆国民政府的主要财源“三税”(关税、盐税、统税)锐减,全靠在四川征收田赋来支撑。这种田赋,1942年时包括征实、征购、县公粮附加、折耗等项目,平均每亩耕地的负担占产量的59.5%。如此沉重的负担,又是按田亩摊派,地主就采取增加地租的办法向佃农转嫁,完全落到了种田人的头上,广大农民困苦不堪,粮食生产萎靡不振。同时,国民政府以“有利抗战”为由,实行经济统一管制,这就为官僚买办资本谋取贸易特权大开了绿灯。战时,包括生丝、茶叶、桐油、猪鬃、皮革、羊毛等农畜特产品,都在官僚买办所控制的“统制”机构的垄断之列。他们凭借法令和政令的干预,强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操纵市场,伺机倒买倒卖,大发横财,严重打击了生产。如收购桐油,其价格尚不敷生产成本,引起桐林荒芜,农民纷纷砍掉桐树改种其他作物;1937年四川桐油出口量为10万吨,实行经济统一管制后的1940年降为0.33万吨,1941年再降为0.23万吨。蚕桑生产也难逃厄运,四川战前年产生丝150万—200万公斤,到1944年已不及此数的一半。
1945年抗战胜利,四川农民盼望有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休养生息,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然而,蒋介石政权倒行逆施,蓄意发动全面内战,对人民实行更加专制和残酷掠夺的政策,四川农村重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支持内战,蒋政权滥发纸币,通货恶性膨胀。1949年初的“法币”发行量比1937年增加了1 445倍,还大量发行根本无法兑现的“银元券”、“金元券”。于是物价飞涨,米珠薪桂,百业萧条,民不聊生。四川到处民怨沸腾,成都等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农村中不断出现抗丁、抗粮、抗捐事件。这些,都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促使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垮台。
到1949年,四川农业基础已极其虚弱。其主要情况如下:
生产方面。1949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43.4万公顷,总产量1 494.5万吨;亩产105.5公斤,不仅比湖南低24公斤,还低于贵州3公斤。主要经济作物和林畜产品产量,棉花总产1.54万吨,亩产6.5公斤;油料总产23.6万吨,油菜籽亩产45公斤;糖料总产56.9万吨,甘蔗亩产1.85吨;烟叶总产4.68万吨,烤烟亩产50公斤;蚕茧总产0.49万吨;茶叶总产0.46万吨;水果总产4.5万吨;水产品总产0.81万吨;生猪饲养量由1946年的1 500多万头降到1 000万头,出栏量305万头;大牲畜存栏555万头;羊存栏260万只。
产值方面。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43.51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36.2亿元,占83.2%。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26.33亿元,占72.7%;林业产值仅0.67亿元,占1.9%;畜牧业产值4.7亿元,占12.9%;其他产值4.5亿元,占12.4%。

☚ (一)早期的农业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 ☛
000044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