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边境贸易
1.曲折发展时期(1950—1978年)。这一时期,随着国内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变化,云南的边境贸易曲折发展。1953—1967年15年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 332万元,其中,进口2 831万元,出口501万元。1968—1978年的11年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云南边境贸易处于停顿状态,大宗商品贸易停止,只剩下了少量的边民互市贸易。
2.恢复发展时期(1979—1984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云南边境贸易得到恢复发展。1980年10月,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中缅、中老边民互市管理办法》和《关于中缅边境小额贸易管理规定》,对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期间,边境小额贸易主要在中缅边境开展。1979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0万元。其中进口60万元、出口60万元。进口商品以粮食、花生、植物油为主,品种仅七八种;出口商品以汗衫、床单、胶鞋、电池等日用品为主。到1984年,边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 404万元,增长了36.7倍。6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8 920万元,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15年的5.7倍。其中进口8 590万元,出口10 330万元。大宗进口商品已发展到六大类近100个品种。出口商品也逐步发展到以轻纺、日用百货为主五大类几十个品种。
3.稳步发展时期(1985—1990年)。1985年初,国务院批准对外经济贸易部《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云南边境21个县先开展了对缅边境贸易。同年,省政府作出《云南省关于边境贸易的暂行规定》,海关对边境进口的162种商品给予免征关税,26种商品减为按应征税率的30%计征关税。在政策的扶持下,中缅和中老边境(1989年10月,中老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全面开展边境贸易,6年累计进出口总额373 584万元,比前6年增长18.75倍,其中,进口147 583万元,出口226 001万元。经营边境贸易的企业由指定的少数国有商号独家垄断发展到经地、州政府批准的农、工、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商号400多家,初步形成进口以农、林、水、畜产品为主,出口以农副加工产品及日用工业品为主的局面。品种从100多种,扩大到1 000余种。6年累计创汇6 364万美元。另外还先后与缅甸和老挝建立了政府间贸易关系。
6年来,边贸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85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中只占19.16%,到1987年上升到占26.2%。
4.快速发展时期(1991—1995年)。这一时期,中缅边贸逐步规范化,并稳定上升;中老、中越边贸随着国家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得到进一步恢复发展。1991年的中越边贸额和1994年的中老边贸额先后突破1亿元人民币。全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5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33.9亿元,是“七五”期间的3.7倍。
5年间,云南边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八五”期间,中央给予云南边境贸易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边疆各族人民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的实际出发,作出了以东南亚为重点、面向全世界、外引内联、外贸边贸相结合,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决策,推动了边境贸易的发展。从1991年到1992年国务院先后发了四个文件,这些文件构成了云南省整个边境贸易的政策框架。其核心内容:
❶实行“五自原则”,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主销售;
❷边境贸易区突破了边境管理区(距国境线10公里范围内区域)的限制;
❸边贸出口商品由全国组织,进口商品行销全国;
❹对边贸进出口商品实行以文代证受理。全省10个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全面建成和开通,扩大了同周边国家的经贸交往;瑞丽等口岸由沉寂的边境小镇发展成为集贸易、运输、仓储、通讯、住宿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国家级口岸城市。1995年仅瑞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就达32万吨,进出口货物总值达25亿元,占全国边境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的47.9%。
(2)三个邻国全方位的开放,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邻国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推行多元化政策,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设备,迫切希望加强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如缅甸政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农业,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加大了对汽车、拖拉机、配套农机、水电设备等机电产品的进口。
(3)云南省对外开放,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云南有4 060千米的边境线,320国道经畹町通往缅甸直至印度,澜沧江一湄公河航道连接中、缅、老、泰、柬、越6国,滇越铁路直达越南河内、海防。云南边疆地区16个民族同邻国境内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东南亚有20万云南籍华侨和华人。在边境贸易中,由于中缅两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和长期进行边境小额贸易的基础,双边贸易起步早,发展快,云南对缅贸易额历年来在三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最大,1991—1995年所占比重分别为97.6%、93.5%、84.7%、83.5%和83.6%。中越、中老由于国家关系及交通、贸易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边境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很快。对越贸易额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3.5%上升到1995年的10.6%。对老贸易额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2.4%上升到1995年的5.8%。
近10年来,沿边地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与周边邻国先后致力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繁荣边疆,使云南的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繁荣。
云南边贸的发展,使中国商品在周边国家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有力地促进了睦邻友好和双边贸易合作,为省内外企业的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增添了新的途径。
1953—1995年边贸进出口总额统计见表8-6-1。
表8-6-1 1953—1995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元
年 份 | 进出口金额 | 出口额 | 进口额 |
1953—1967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3 332 120 2 818 4 994 3 360 3 224 4 404 12 407 19 808 46 232 86 081 101 182 107 874 164 000 227 000 287 300 357 700 302 800 | 501 60 1 688 3 209 1 680 1 573 2 115 5 730 9 310 22 604 48 598 67 612 72 148 | 2 831 60 1 125 1 785 1 680 1 651 2 289 6 677 10 499 23 628 37 483 33 570 35 726 |
1991—1999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统计见表8-6-2。
表8-6-2 1991—1999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元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进出口总额 | 127 848 | 189 072 | 234 471 | 211 793 | 190 036 | 113 920 | 61 540 | 108 520 | 238 220 |
环比增长率(%) | 18.52 | 47.89 | 24.01 | -9.67 | -10.27 | -40.05 | -45.98 | 76.34 | 1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