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谚)山: 殽山。指古来殽山以东民风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风崇武,故多出武将。 也作“山东宰相山西将”。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谚山:殽山。指古来殽山以东民风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风崇武,故多出武将。《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山: 河南与陕西境内的崤(xiáo)山与华山。相: 旧时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将: 武将。以崤山与华山为界,以东称山东,以西称山西。秦汉时崤山、华山以东民风尚文,多文官;崤山、华山以西民风习武,多武将。 也作 ❶ 山东宰相山西将。 ❷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关: 指函谷关与潼关。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shāndōngchūxiàng,shānxīchūjiàng〔其他〕 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山西,指崤山或华山以西。崤山(或华山)以东,民风尚文,多出宰相,崤山(或华山)以西,民风尚武,多出将帅。《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秦汉以来,~。” △ 用于秦汉时史实记载。 【近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