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山东半岛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特征是: 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九大核心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为九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是: 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每个集中集约用海区都是一个海洋或临海具体特色产业集聚区。初步测算,到2020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九大核心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千米 (九大核心区可用海域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千米,填海造地420平方千米,高涂用海180平方千米,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千米,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从而大大扩展山东省的发展空间,搭建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除一个总体规划外,还有15个省直部门分别编制海洋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园区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城镇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25个专项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 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陆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集中集约用海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争取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 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其中,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龙头” 城市; 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 在地域空间上将形成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三个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空间布局合理,城镇职能协调的沿海城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