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建社初期的管理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建社初期的管理体制

(二)建社初期的管理体制

建社初期, 青海省曾作出过一些与之相应的政策、 办法和规定, 但在公社化高潮中未能得到正确的执行。相反, 建社中特别强调 “一大二公”, 认为公社越大越公就越好, 将原来的几十户, 百十户的合作社并成几百户上千户的公社, 一般是一乡一社, 互助县沙塘川公社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公社, 全社农户达13 401户, 有的县只建立三五个公社或联社, 贵德县全县成立一个公社。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 管理生产, 管理生活, 管理政权, 实行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搞 “大兵团作战”, 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 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有的社还对社员实行包吃、 包住、包穿、包用、包治病、包婚丧嫁娶等作法。 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林木等收归社有; 公社在进行各种 “大办”、 “大战” 中, 对各生产队、生产大队不管其是否受益, 无报酬的调用其土地、耕畜、农具、 劳动力, 占用群众和社员的物资。公社化后, 普遍举办公共食堂, 强制取消一家一户的自炊自食, 要社员在食堂吃饭, 实行吃饭不要钱, 放开肚皮吃饭。 到1958年11月, 全省办起了公共食堂9800多个, 在公共食堂吃饭的社员150多万人, 占当时农牧业人口的90%以上。 山区社员居住分散, 每吃一餐饭, 要走很多路, 给社员带来很多困难。 食堂管理混乱, 浪费严重。公社统一办托儿所、 幼儿园、 敬老院、缝纫组、理发室、文化室等。 这种号称 “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不仅超越了当时农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也大大超过了当时还十分脆弱的农村经济能力。 特别是在 “大办” 中的 “一平二调”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是违背农民意愿的, 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积极性, 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牧业区, 公社化对牧民入社的牲畜没有偿还折价款或给予畜股报酬; 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 全部没收归社, 对没有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 一般也都予以没收; 公社的规模脱离牧业区的实际, 一般都很大。 在所有制上实行社有制, 不少地方在公社化初期分配上实行供给制, 帐房大集中、大调动, 每群母羊700~800只, 羯羊1 000~1 200只, 马400~500匹。一些地方由于帐房集中, 牲畜集中, 拥挤踩踏, 牲畜吃不好草, 造成了大批牲畜死亡。 在 “共产风”影响下, 还出现了一股民族融合风, 忽视民族特点, 否认各民族的传统, 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 强迫宗教人员还俗, 不许群众信仰宗教。 这些错误的作法,伤害了民族感情, 造成民族关系紧张。 “大跃进” 和公社化运动产生的瞎指挥风, 强迫命令风, 浮夸风,高指标, 高估产, 高征购以及平均主义的 “共产风”,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仅仅几个月时间, 农牧民生活便出现困难, 农村形势日趋紧张, 农民的生产热情急剧减退。 公社化运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开始暴露。

☚ (一)建立过程   (三)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
000263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