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禽 (二)家禽1.鸡。河南省鸡饲养量大,品种较多,大体上可分为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两大类。地方品种有固始鸡,主要在固始、商城、光山、息县、信阳等10个县市;三黄鸡,主产于正阳、汝南、确山三县,中心产区在三县交界处的文珠河流域,纵横百余里;卢氏鸡,产于卢氏县境内,是一个较古老的鸡种;河南斗鸡,以郑、汴、洛3市较为集中,周口、南阳、安阳和商丘等城市也有分布。另外,还有近几年通过杂交培育的部分新品种,如豫州褐壳蛋鸡等。引进品种有来航鸡、新汉县鸡、洛岛红、星杂288、迪卡白、迪卡褐、AA、爱拔益加、爱维茵、伊莎、罗曼、罗斯等近20个品种。 2.鹅、鸭。河南鹅与鸭的饲养集中在信阳地区,近年来,在中原有水域地区发展也较快,饲养品种近20个,优良品种有淮南麻鸭、浙江麻鸭、固始鹅等。 ☚ (一)家畜 (三)兔、鹿、蜂 ☛
(二)家禽 (二)家禽湖南家禽分布很广, 以长沙、衡阳、邵阳等丘陵地和洞庭湖平原比较发达。 1.鸡。鸡在全省均有分布, 饲养品种很多, 主要地方品种有桃源鸡、湘黄鸡。 (1) 桃源鸡。属肉蛋兼用型的地方优良鸡种, 具有个体高大、产蛋中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觅食力强的优点, 因体型大, 又称桃源大种鸡。 桃源鸡原产于桃源县的中部, 沅江以北、延溪上游的三阳港、深水港、太平桥、向家桥、余家桥、泥窝潭一带。其次在自洋河上游的漆河、双溪口、九溪、黄石等地也较普遍, 全省各地也零星分布。50年代, 省内各地先后从桃源引种, 其中以长沙、岳阳、郴州等地饲养较多, 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河南、新疆、黑龙江等省区也曾引种饲养。60年代先后在北京和巴黎进行展览, 并输出到越南。 (2) 湘黄鸡。又称黄郎鸡, 是湖南省兼用型地方鸡种, 具有三黄 (毛黄、皮黄、脚黄) 体型小、成熟早、肉质鲜美等特点, 是湖南省出口的主要鸡种, 在港澳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1979年外贸部授予 “名贵项鸡” 的称号。老中医常用这种鸡作为妇女老人的滋补品, 配以中药服食。 湘黄鸡主要分布于湘江流域和京广铁路沿线的衡东、衡南、衡山、永兴、桂东、浏阳等县。其中心产区为衡东、衡南、衡山三县交界的泉溪、双林、龙桥、大浦、真塘等地, 纵横百余公里。 2.鸭。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湘江流域一带。主要品种有攸县麻鸭、临武鸭等。 (1) 攸县麻鸭。产于攸县攸水和沙河流域一带,中心产区为网岭、鸭塘铺、新市、石羊塘等地。攸县麻鸭是湖南著名的蛋用鸭品种, 具有体型小、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雏鸭销售遍及全省湘潭、常德、益阳、岳阳、郴州等地区30余县, 远销广东、贵州、湖北、江西,陕西、四川、新疆、吉林、浙江等省、自治区。 攸县麻鸭的母鸭一般年产蛋10~13千克, 产蛋200~250枚, 高的产量可达15千克, 310枚, 公鸭屠宰率为70.66%, 母鸭屠宰率为71.69%。 (2) 临武鸭。产于湖南省临武县, 年饲养量在20万只左右, 年存笼产蛋母鸭5万只左右。临武鸭是湖南著名的兼用地方鸭种, 具有生长发育快、肉质好、产蛋较多、饲料报酬高等特点。临武鸭肉质细嫩, 皮下脂肪沉积良好, 味道鲜美。雏鸭、鸭蛋、成鸭大量销往湖南各地和广东, 深受欢迎。 3.鹅。主要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品种有: 武冈铜鹅、溆浦鹅、酃县白鹅。 (1) 武冈铜鹅。产于湖南省西南部, 资水上游的武冈县, 远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 这里的鹅就已誉为“世云名鹅”。 武冈铜鹅体型中等, 外貌清秀, 体态呈椭圆型,缘、蹼呈橙黄色似黄铜或青太色似青铜而得名。武冈铜鹅生长速度快, 适应性强, 肉质好, 是优良的地方品种。 铜鹅的屠宰率较高, 蓄脂能力强。腹内脂肪可达0.1~0.25千克, 一羽体重5千克的肥鹅可出油0.8~1千克, 肉质鲜美, 位居湖南地方鹅之首。铜鹅历史上远销南洋各地, 现在每年仍有上万数羽活鹅销往香港市场, 深受欢迎。输送鹅种遍及湖南全省, 广东、广西、宁夏、新疆、黑龙江、河南等省、自治区均引种饲养。 (2)溆浦鹅。产于沅水支流、溆水两岸, 溆浦鹅体型高大、生长发育快、耗料少, 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好, 是一个饲养年代悠久, 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种。 溆浦鹅屠宰率高。特别是通过人工强制填肥的肥肝, 创我国最高纪录。据湖南农业大学与原北京农业大学合作, 填前鹅平均肝重92克, 填后平均肝重达572克, 最重的达929克。溆浦鹅成为优良的肝用地方鹅种。 (3) 酃县白鹅。产于酃县 (今炎陵县) 沔水流域的沔渡、十都等地。分布于资兴、桂东、茶陵以及江西的宁岗、道川等地。酃县白鹅体型小, 体质细致紧凑, 体躯宽而深, 近似短圆柱体, 全身羽毛雪白。酃县白鹅早期生长快, 90天体重即可达3.67千克, 性成熟早, 母鹅平均产蛋开产日为158天左右, 年均产蛋50枚左右, 最多的达84枚。 ☚ (一)家畜 四、水产资源及分布 ☛
(二)家禽 (二)家禽江西的家禽饲养,经过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引进、改良、示范、推广,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引进国外的专门化蛋鸡品种如英国的罗斯、法国的伊沙、德国的罗曼等蛋鸡,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500日龄平均产蛋约16千克,料蛋比2.96:1;从外省引进后经过系统选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蛋鸭良种,如山麻鸭、绍鸭及其杂种,已成为蛋鸭饲养业的当家品种,500日龄产蛋达19千克左右,料蛋比3.3:1;经过系统选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如丝毛乌骨鸡、崇仁麻鸡、三黄白耳鸡、余干乌黑鸡、赣南三黄鸡等优质肉鸡的推广量,占肉鸡总数的30%~40%;地方良种肉鹅经过选育,产肉性能在放牧为主、并补喂青饲料和少量精料的条件下,70~80日龄活重可达4.0~4.5千克,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蛋鸭为全国先进水平,蛋鸡接近全国先进水平。但禽肉和禽蛋生产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等指标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全省生产禽肉25.8万吨,禽蛋33.4万吨,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产禽肉8.05千克(全国平均10.19千克),人均产禽蛋10.42千克(全国平均18.29千克);按耕地计算,每千公顷产禽肉11.2万千克(全国平均9.8万千克),产蛋14.5万千克(全国平均17.7万千克)。按总人口计算,人均占禽肉6.3千克(全国平均7.7千克),人均占禽蛋8.2千克(全国平均13.8千克)。1994年,江西禽肉总产和禽蛋总产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4位和13位。但水禽(鸭、鹅)生产总量在全国的排位较前,1994年,鸭出笼数列第5位,存笼数列第6位;鹅出笼数和存笼数均列第9位。 ☚ (一)生猪 (三)养牛 ☛ 00031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