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吠檀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吠檀多

(按照字义来说是“吠陀的终结”) 正统的印度哲学体系之一,奥义书文献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宗教哲学学说。

吠檀多至今在印度教的哲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吠檀多的基本原理最初是由跋达罗衍那在《吠檀多经》中阐述的。

尔后,吠檀多是通过出版这一著作的注释和奥义书的注释而发展的。

吠檀多有两个流派:其一是不二论(绝对的非二元论),不二论的始祖是商羯罗(8世纪)。

按照不二论的观点,世界上除了统一的、最高的精神本质——神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实在的东西,而神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制约的、无质的。关于宇宙中事物和现象之多样性的观念是无知无识(无明)的结果,因为事实上,除了神之外,一切都是纯粹的幻象(“幻”)。

不二论承认直觉和启示是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认为推论和感觉只起著次要的作用。理解在全部多样性背后有唯一的神,乃是个人努力的目的。在商羯罗的吠檀多中,关于制约著外部现实的人的心理状态的学说曾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吠檀多的第二个流派是殊胜不二论(有区别的非二元论),其创始人是罗摩奴阇(11—12世纪)。按照罗摩奴阇的学说,存在著三种实在——物质、灵魂和神。它们处于一种相互从属的关系之中:个人的灵魂使物质性物体从属于自己,神则主宰著灵魂和物质。

如果没有神,不管是灵魂或物质,都只能作为纯粹的概念而存在,而不能作为现实而存在。摆脱物质存在,是个人努力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有赖于精神上的能动性,有赖于知识和有赖于对神的热爱,而最后一点则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不二论在颇大程度上是同崇拜湿婆神有联系,而殊胜不二论则同崇拜毗瑟拿神有联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