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害虫天敌优势种群及其保护利用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 害虫天敌优势种群及其保护利用 (二) 害虫天敌优势种群及其保护利用1.害虫天敌优势种群。据调查,天津市天敌种群数量大,繁殖率高,追踪害虫能力强,并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优势种群36种,见表1-5-1。 表1-5-1 天敌优势种群及其寄生、捕食对象、栖息场所
(续)
2.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天津市农作物害虫优势种天敌种类多,种群数量大,有些天敌对害虫追踪能力很强,它们是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在田间增加这些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使田间保持天敌和害虫之间的一定比例,一是保护和招引自然界原有天敌,增加其种群数量;二是通过引进外地天敌和助迁本地天敌来增加田间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1)苇鹀的保护利用。苇鹀是天津蝗区蝗虫的重要优势种天敌,种群数量大,捕食蝗卵多,对蝗虫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天津市对苇鹀的保护利用的研究表明,夏季苇鹀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长白山一带越夏繁殖,秋季迁到南方越冬,迁飞途中落入天津市蝗区捕食蝗卵,并有部分苇鹀在天津蝗区越冬。经调查,此鸟8月底在蝗区始见,10~11月份数量增加,每公顷达25~100头,多者成群活动,每群一百至数百头。此时正是秋蝗卵越冬始期,也是苇鹀捕食蝗卵最佳的季节。冬季苇鹀数量减少,4月份数量又增加,并继续捕食蝗卵(推测是南方越冬苇鹀向北迁飞时,落入天津市蝗区捕卵)。6月上旬苇鹀数量减少,7~8月基本绝迹。因此苇鹀捕食的卵全部为秋蝗卵,蝗卵捕食率一般30%~50%多者达60%~70%。1995年春,因苇鹀的捕食作用,使蝗蝻密度减少30%~50%。 天津市保护利用苇鹀的技术原理是在蝗区创造有利于苇鹀生存的条件,淘汰不利因素,增加苇鹀的种群数量,主要措施是广泛宣传保护苇鹀的重要意义,禁止在蝗区捕捉苇鹀;另一措施是在秋季蝗虫产卵后和春季蝗卵孵化之前,分别在蝗区施撒麦麸(每公顷3.75千克)为诱饵,招引苇鹀集中蝗区捕卵,效果很好,蝗区苇鹀数量可增加1.5~2倍,捕食蝗卵数量也增加1倍以上。蝗虫中等。 人工助迁瓢虫防治棉蚜是将麦田瓢虫人为地转移到棉田捕食棉蚜。其方法是在5月中下旬,当麦田中麦蚜开始大量被蚜茧蜂寄生时,用脸盆或捕虫网里边放入树叶或杂草(主要防止瓢虫互相残杀),在麦田中沿麦垄将小麦上的瓢虫拍打到脸盆或捕虫网中,迅速放入棉田,每3~4垄棉花释放一垄,每隔两米释放一点。释放数量根据棉田蚜量而定,一般瓢虫、蚜比例1:150为宜。利用此方法防治棉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治蚜次数和用药量。 (4)引进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蝗虫微孢子虫是东亚飞蝗的重要天敌,它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被蝗虫吞食后可在蝗虫体内繁殖,使蝗虫致病而死。蝗虫微孢子虫亦能通过蝗卵传给下一代蝗虫,使之继续致病,因此能在自然界广泛传播流行。天津市用于防治东亚飞蝗的微孢子虫系中国农业大学从美国引进的种类,在大港蝗区应用效果较好,在蝗虫2~3龄阶段每667平方米用蝗虫微孢子虫7×108浓度(微孢子虫数目)搅拌麦0.1千克用喷雾器喷洒,或用上述浓度兑水50千克在蝗区喷雾,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死亡率40%~60%,感染率70%(在生物防治中已是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感染后没有致死的蝗蝻发育到成虫阶段产卵量减少,用显微镜检查蝗卵亦有蝗虫微孢子虫。同时在蝗区中亦有继续感染下一代蝗虫现象。目前在全国各蝗区省份已开始形成推广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治蝗。 ☚ (一) 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种类 第六节 旅游资源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