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救灾保险的成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救灾保险的成效

(二)农村救灾保险的成效

经过近8年的艰苦创业, 全省逐步建立完善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救灾保险模式, 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特别是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拓宽了救灾资金来源渠道。
实行救灾保险,改变了救灾救济工作 “等米下锅” 的被动局面, 有利于积累抗大灾基金, 成为救灾新体制的第一道基础防线, 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 逐步趋向建立国家拨款、社会保险、集体保障、群众互济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救灾体制。救灾保险为改革传统救灾制度, 探索全面落实中央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的救灾工作基本方针, 从实践上做出了良好开端。
2.保护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开展救灾保险, 增强了救灾工作经济实力, 提高了救助能力。同时对农村的主要生产力——劳动力和使役耕牛提供了灾后的经济保障。澧县1988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秋季洪涝灾害, 获一次性救助250余万元,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民因生活问题而上访等现象发生。临澧县1987年冬至1988年春, 冻死耕牛400余头, 获一次性救助14万余元, 及时买回耕牛投入春耕生产。这些都是传统救灾无法相比的。
3.救灾款发放工作更加准确科学。
传统救灾靠层层上报要款, 而救灾保险的资金在基层, 县级拥有主动权, 查勘、计灾、定损、救助快捷方便, 帮助灾区群众迅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增强了救灾工作的时效性。同时,救灾保险灾后的救助, 采取理赔补偿形式,这种责任制约要求核实定损准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粗估冒算、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
4.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保障意识。
实行救灾保险, 农民通过灾前交纳互济金, 灾后根据灾损程度享受救助金, 体现了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使广大群众把受灾后获得救助的权利与履行投保的义务统一起来, 摒弃了 “丰收归自己, 救济靠国家” 的依赖心理。
5.初步建立救灾工作管理责任制。
8年来的救灾保险实践, 各试点单位都积累了一定的救灾保险基金, 而且试点县各级地方政府均对灾后救助投入了一定资金。灾情发生后, 各级救灾保险组织深入灾区现场查灾、定损, 及时救助, 将灾害造成的困难解决在基层, 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压力, 基本建立中、小灾不出县、市, 大灾不出省的救灾保险分保机制。

☚ (一)发展历程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000139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