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风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风歌》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衣锦还乡时作的一首歌。全诗虽只有三句,23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大风起兮云飞扬”,用风云比喻秦末政治形势,形象而贴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事,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六国贵族也纷纷起而响应。刘邦在沛县举起义旗,被拥为沛公,并与项梁、项羽汇合,受命伐秦,由江东北进山东,然后西向河南,直至武关,一帆风顺。蓝田一战,秦军土崩瓦解,秦国彻底灭亡。刘邦没有马上进驻咸阳称王,却屯兵城外,与秦人约法三章,做到秋毫不犯,此举深得民心,很快安定了关中局势,与后进咸阳屠城纵火的项羽两相对照,明显地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项羽不一样,刘邦多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抒发了高祖踌躇满志的豪情。刘邦消灭项羽做了皇帝以后,论功行赏,除刘氏以外还封了几个异姓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鲸布为淮南王。可是他对异姓王很不放心,尤其是大将军韩信更使他心疑。公元前195年到194年一年之内,刘邦相继除掉了韩信、彭越和鲸布三个最有势力的异姓王以后,他相信自己可以稳坐江山、威镇四海了,得胜还朝,途经故乡,邀请故乡父老子弟,大摆酒宴庆贺。宴会上,刘邦兴致勃勃,和120名少年一起,击筑,起舞,唱《大风歌》。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道出了刘邦为着江山社稷求才若渴的心情。刘邦一向自诩,他的江山是从“马上”得来的,因此对武将更为看重。现在,一下子杀掉了三个战功卓著的大将,他是否也感到某种空虚呢?对《大风歌》,特别是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诗,历来解释不一。王安石在《读汉功臣表》一诗中写道: “汉家封土建忠良,铁券丹书信誓长。本待山河如常砺,缘何俎醢赠侯王?”指出了刘邦杀三王和求猛士的矛盾。事实是,刘邦对韩信等封王以后,还许以诺言, “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言,藏之宗庙”,信誓旦旦,给了他们以免罪特权。可是话音未落,他就设计抓了韩信,降王为侯,囚在宫内,最后被吕后杀害,并灭了三族。同年,又把彭越剁成肉酱。韩、彭之死,逼反了鲸布,最后也被杀死。这三员将领是真正的“猛士”,并且是开国功臣,为什么落到“兔死狗烹”的下场?宋代宰相张方平在《歌风台》一诗中对刘邦的作法进行了嘲讽: “落魄刘郎作牵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不管怎么说,刘邦渴求猛士的心情是真的。汉初,江山并不稳当:匈奴主势力严重地威胁着北部边疆;太子刘盈过于“仁弱”;吕后心怀鬼胎……为此,弄得他枕食不安。杀掉韩信等,他是否有所悔悟,因他很快“驾崩”,留下的只是后人的揣摩。 论艺术性,《大风歌》不失为一首词情并茂的佳作。刘邦文化不高,不懂诗,更不会作诗,甚至讨厌诗书,为什么却又能击筑而歌,作出《大风歌》这样的好诗呢?晚唐诗人林宽说是“自古英雄尽解诗”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这应该归功于楚辞的普及。自屈原创制楚辞以后,楚辞、楚声就在民间流传,广泛用于祭祀活动。刘邦爱和文人雅士交往,一定会受些影响。所以《大风歌》就具备了楚辞的特点:明白如语,铿锵顿挫,慷慨激扬。 《大风歌》《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威:令人敬畏的威望和权势。加:施加于…… 【诗大意】 大风一刮起呵,云彩就飞速向上飘荡。我已经做了皇帝,能够将威望和权势施加于天下呵,如今荣归故乡。哪里能征召得勇猛的将士呵,为国家守卫四方! 【赏析】 刘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创业君主,他的《大风歌》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他那政治领袖的胸襟与风采。秦末,暴政肆虐,官逼民反。陈涉揭竿而起,响应者云集。秦亡以后,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崛起的刘邦和项羽,又为争夺天下而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后,统一全国,登上了皇帝宝座。有如此丰富政治、军事斗争经验的刘邦,即位后并未安享太平,而是清醒地看到潜伏着威胁皇权的不安定因素,又亲自率军先后平定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地方割据势力的叛乱。公元前195年,在征讨英布回军途中,经过故乡沛县,刘邦邀集父老乡亲饮宴。酒酣,他击筑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 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起调不凡,气魄宏大。从艺术表现看,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即景生情,为全诗开拓出广阔的抒写天地;就诗的涵义说,它概括了秦末动乱、楚汉相争、平定叛逆的峥嵘岁月,形势之发展变幻犹如风起云涌,这就为英雄豪杰铺开了大显身手的政治舞台。 起句蓄势已足,次句必须承接有力。一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写尽了刘邦披荆斩棘、功成业就的喜悦和衣锦还乡、踌躇满志的情怀。诗人采用赋的手法,看似叙述,实则抒情。素有大志的刘邦,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仪时,就曾经喟然赞叹:“大丈夫当如此也”! 如今,天下一统,他即位称帝,威加海内,此番荣归故乡,自然非同寻常了。唱罢《大风歌》之后,他对沛县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那种壮志已酬的喜悦之情交织着历尽艰辛的切身感受,在荣归故里时就显得格外深沉而有分量了。 在情绪酣畅之际,诗人陡然推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以结束全诗。初读,似乎出人意料;细品,才悟出诗意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崛起于民间,经过长期奋斗而拥有天下者,刘邦是第一个。作为一代王朝的开创君主,凭借丰富的阅历,既历尽创业之艰辛,又深知守业之不易。他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简言之,知人善任而已矣。天下统一,乐而忘忧,自是庸人之态;而乐不忘忧,汲取经验,才是政治家的本色。结尾这句诗,点明主旨。守四方的猛士,就是刘邦心目中的人杰。一个富于远见的政治领袖的风采,在召唤猛士守卫四方声中越发令人难忘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