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类毒素
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是由白喉毒素加甲醛在一定温度下脱毒变成无毒而仍然保持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是预防白喉病最有效的制剂。
白喉类毒素于1922~1923年分别在英国和法国开始应用于儿童免疫,但直到卅年代后期很多国家才作为常规免疫接种。我国各地大规模推行白喉预防注射,因而不少省、市、地、县已基本控制白喉流行,有许多县、市已多年没有病例发生。
白喉类毒素有所谓毒素解离现象,世界卫生组织规程称为毒性逆转。即在一定条件下毒素可从类毒素中解离出来。这种现象影响类毒素的安全使用,因此,检查毒素的解离,确保类毒素安全使用十分重要。
白喉类毒素的抗原性好,效果肯定。通常基础免疫(注射两针,间隔一个月)后可使人体获得免疫力,一年后再注射一次加强针,抗体立即上升,可提高十倍甚至百倍以上。为此经三针注射者称为全程免疫,保护水平一般可以维持3~5年或更长。近年来国内外有人观察用两针法免疫(即注射一针后,隔6~12个月再注射第二针)代替三针法,也可以收到满意效果。
接种对象 主要用于学龄前儿童。一般6个月的幼儿开始免疫,全程免疫后3~5年加强注射一次,在7岁时再加强一次,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感染而增强免疫力。一般认为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80%以上,就可以防止白喉流行。在流行时,成人甚至老人在必要时亦应接受免疫。
接种方法 液体或吸附类毒素: 每次注射剂量一般为0.5ml(约含20Lf)。为了减少反应,成人注射量可减少至0.1~0.2ml。
液体类毒素一般作皮下注射,吸附类毒素最好肌内注射或皮下深部,宜深不宜浅,如果皮下注射过浅容易引起无菌化脓。幼儿作臀部肌内注射,既方便反应又轻,值得推广。
反应 由于精制白喉类毒素注射反应极为轻微,对儿童大多数无反应,青少年反应也很轻,对成人只要把注射剂量适当减少即可。虽然反应少,但对某些过敏体质者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在极个别情况下也会发生过敏休克,因而使用时应注意。
保存与稳定性 白喉类毒素比较稳定,有铝剂吸附的类毒素尤其如此。保存在2~10℃时效期可达三年以上。条件不许可时亦可保存于冷暗处。吸附类毒素绝不能冰冻。
剂型 白喉类毒素剂型很多,有吸附和不吸附制剂,还有和疫苗混合的联合制剂。
(1) 吸附精制类毒素: 包括磷酸铝或氢氧化铝吸附类毒素等。吸附剂是一种很好的免疫佐剂,它逐步释放抗原而促进免疫功能,所以吸附类毒素免疫效果非常显著。缺点是注射后局部有硬结,但无妨碍。有时会发生无菌化脓,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注射过浅。因此各国多规定采用肌内注射。
(2) 混合制剂:
❶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白破二联): 注射后可同时预防白喉和破伤风。适用于大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用于成年人,但剂量应减少。由于使用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侧重,二联所用的白喉抗原和破伤风抗原浓度配制比例可以不同。侧重预防白喉者白喉类毒素浓度高些; 侧重于破伤风预防者破伤风类毒素浓度高些;成人使用时,为了减少反应,两种抗原浓度都可相应减少。
❷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混合制剂(百白二联): 本品可分为普通制剂和吸附制剂,适用于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可以同时预防白喉和百日咳。
❸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百白破三联): 主要应用于学龄前儿童作基础免疫。上小学的儿童已有百日咳的免疫力,因此加强注射最好用白破二联。
❹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小儿麻痹灭活疫苗联合制剂(百白破小儿麻痹四联): 有些国家正在推行使用本制剂。据报道幼儿从3、4、5及12个月各注射一次,效果很好,可同时预防四种疾病。到3~4岁和8~9岁再用白破小儿麻三联加强一针更为理想。我国因没有灭活小儿麻痹疫苗故无此四联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