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畜产品出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畜产品出口

(三)畜产品出口

河南畜产品出口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已有出口。新中国成立后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❶调拨出口阶段,即1951—1974年,主要调拨上海、青岛、天津、北京口岸出口;
❷自营出口阶段,即1975—1995年,这是畜产品稳定、持续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畜产品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5年出口额达6 908万美元,最高出口年份为1988年,出口额达8 006万美元。
河南畜产品出口品种有33种,主要品种有山羊板皮、兔毛、猪鬃、猪肠衣、羊肠(山羊肠衣、绵羊肠衣)、白鹅毛、公鸡三把毛、彩色羽毛、动物性肥饲料、山羊皮、绵羊皮、羊绒、山羊毛、绵羊毛、细尾毛、黄狼皮、水貂皮、牛皮、骡皮、马皮、驴皮、老鼠皮。年创汇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山羊板皮及兔毛;年创汇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牛兰湿皮、猪鬃、肠衣。
河南较南方气温低,所产羽毛绒量大、质量高。鹅鸭毛主要产于信阳地区,其次是驻马店、南阳地区。河南羽毛1981年前调拨上海等口岸出口,1962年前主要是原材料,1962—1981年主要供应半成品。1981—1982年河南羽毛自营试销出口,1985年正式自营出口,当年出口40吨,创汇30.2万美元。1989年始,出口创汇破100万美元大关,1990年达101.24万美元,1991年出口创汇近300万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河南猪鬃,油性大,根条壮实,加工后色泽光亮,弹力强。30年代即由重庆古青记猪鬃公司汉口分公司设点收购,1936年河南猪鬃产量288吨,居全国第八位。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8年收购加工的猪鬃全部调给天津口岸公司出口,1959—1978年调给青岛口岸出口,1979年自营出口,当年出口5 069箱,创汇204.5万美元。自营出口后发展较快。80年代是河南猪鬃出口的黄金时代,年出口额均在200万美元以上,1980年出口6 093箱,创汇220万美元,1985年出口10 832箱,最高年份的1988年,出口创汇629.3万美元,居全国第三位。进入90年代后,猪鬃出口额有较大幅度下降,1991—1994年,出口额均在180万美元以下,1995年出口8 454箱,创汇281.23万美元。
河南制革原料丰富,黄牛皮、山羊板皮产量、质量均为全国之首,除生皮出口外,省内制革业很多。1950年前均为生产者自产自销,1951年后,开始进行革皮收购,收购后仍供市场内销。1966年起调供沿海口岸出口,1978年本省开始自营出口,1980年出口猪革皮3.65万张,1985年出口增至12.25万张,同年又出口羊革皮15.57万张。之后业务发展缓慢,到1989年,年创汇仅121万美元。1989年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出口有了较大起色,1990年牛兰革皮出口30万张,创汇1 200万美元;猪革皮出口103.60万张,创汇282.6万美元;羊革皮出口120.95万张,创汇408.37万美元。全年革皮出口共创汇1 891万美元,是河南革皮出口最高年份。1990年后,革皮出口逐年下降。1991年各种革皮出口1 059万美元,1992年下降为755万美元,1995年羊革皮无出口,猪革皮出口72万张,创汇下降到644万美元,但仍是畜产品出口的大宗骨干商品之一。
河南1973年开始组织动物肥饲料的生产。动物性肥饲料以牲畜杂骨、蹄角、生皮渣、制革下脚料和鸡毛、鹅鸭大翅为原料,经过高温蒸制、消毒加工制成的蹄角粒、骨粒、骨粉、皮子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当年产品调青岛口岸出口,1981年自营出口。自营出口后,又在老、少、边、穷地区宣传和扶持办起了116个乡镇企业和个体加工厂、点,从业人员达3 000余人,生产品种发展到11种,有脱胶骨粒、脱胶骨粉、脱胶骨块、蒸制骨粒、蒸制骨粉、脱脂骨粒、骨肉粉、羽毛粉、皮子粉、蹄角粒、猪毛粉。1987年外贸部门收购动物性肥饲料达22 476吨,投放人民币1 438万元,既扩大了出口创汇,也为乡镇企业及贫困地区的群众开辟了生产途径和致富门路。河南省动物性肥饲料1981年试销出口,当年出口250吨,换汇6.56万美元。1982年继续试销823吨,换汇17.87万美元。1983年经土畜产总公司批准,正式自营出口。河南动物性肥饲料出口业务发展很快,1986年以来出口名次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当年出口额139万美元,1989年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额达377.62万美元。1992年仅骨粒粉一次出口创汇348万美元。
河南畜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英国、泰国、印度、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香港等50多个国家、地区。
河南畜产品出口在50年代原料产品占100%,主要是山羊板皮及兔毛等。60年代初级产品占90%,到1985年原料性产品出口仍占60%以上。1985年以后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日益不景气,河南开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致力于两个转变,即由出口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制成品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变。积极发展成品和半成品,少数产品向高档产品发展。例如,山羊板皮向兰湿皮、半硝革、成品革发展;裘皮向裘皮服装、帽子发展;而裘皮服装又向高档化、系列化发展;羽绒向羽绒服装、羽绒被、羽绒枕发展;兔毛向兔毛纱、兔毛衫发展;细尾毛由初毛类向细毛类转变。从而使河南畜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合理、优化,到1990年底,半成品等商品出口已占66.4%,初级产品出口比例下降为33.6%,1995年又进一步下降。
河南畜产品出口数量见表8-3-3。

表8-3-3 畜产品出口数量

商品名称单位1978198019851990199319941995
猪 鬃 6 09310 83210 6829 0029 1438 454
山羊皮万张149.9238401.00378.3239.381822
猪革皮
羊革皮
万张
万张
 3.65
1.05
12.25
15.57
103.60
120.95
114.17
0.19
151
37.42
72
☚ (二)林产品出口   (四)土特产品出口 ☛
000039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