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加快脱贫步伐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的原因,丽江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除宁蒗县是国家定点扶持的贫困县外,省和地区决定扶持的贫困乡共有39个,占全区乡(镇)总数的56.5%,1978年全区贫困人口有42万人。“八五”期间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了全区的“七四二”扶贫攻坚计划,即:用7年的时间,解决4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按照这个计划主要做了几件工作:
❶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办事协调机构,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层层建立扶贫责任制和挂钩扶贫制度,地、县、乡层层签订扶贫责任书。各级领导和地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同贫困乡、村、户挂钩扶持,不脱贫不脱钩。
❷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农业基础条件。“八五”期间,全区共投入扶贫资金2.11亿元,共解决9.54万人的温饱。在贫困地区建成不同层次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万公顷,完成1 964件水利工程,解决14.83万人和27.1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新修乡村公路1 682千米,架设输电线路560.24千米,贫困地区邮电、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7762万元,建设不同层次基本农田0.58万公顷,增加灌溉面积0.24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0.39万公顷,解决3.55万人、6.7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营林造林0.79万公顷,建设人工草场0.3万公顷,新铺弹石路70.28千米,砂石路36千米,柏油路7.2千米,改造公路路基50千米。
❸实施开发扶贫。对居住条件恶劣,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5万贫困人口,采取异地搬迁开发扶贫的办法。永胜县已分三期搬迁241户、1 091人到金沙江河谷热区异地安置,为异地开发扶贫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丽江县、宁蒗县的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建设已经开始起步。贫困乡村立足本地资源,面向市场,培育了一批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全区贫困乡种植苹果1.15万公顷,梅子0.36万公顷,花椒0.4万公顷,发展芸豆800公顷,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经济产业和扶贫骨干项目,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如:宁蒗县仅苹果产业一项使农民人均增收107元;丽江县太安乡依靠种植芸豆,使全乡人均有粮达到453千克,人均纯收入达到566元,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