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力推广适用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的
路子 主要推广应用了以下几项适用的农业技术:
(1)选用推广作物良种。为了解决种子供应问题,县上建起了种子“四化一供”体系,加快了作物良种的引进、试验、推广进程。目前全县玉米种子已实现了自繁自给,良种应用率达100%。全县良种面积达1.5万公顷,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5%。
(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2年面积已达到0.27万公顷,主要应用于瓜、菜、棉花、玉米和农作物育苗上,已为广大农民群众熟练地掌握,自觉地应用于大田之中。
(3)建设吨粮田、双千田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从1978—1992年已建成吨粮田0.52万公顷, 单产达到15 375公斤;改造中低产田0.53万公顷,单产比基础田增产30%;双千田建设以粮果、粮菜、粮菌型三大类立体种植模式为主,面积已达460多公顷,超额完成了 “双千”计划。
(4)水稻插秧和旱育稀植技术。全县水稻面积共750公顷,其中;旱育稀植示范面积约40%,单产高达10 455公斤/公顷。
(5)甜菜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了以引用良种、轮作倒茬、防虫灭病、发展甜菜带田为主的栽培技术。1992年,全县种植甜菜1 850公顷,总产7.3万吨,商品量达6.8万吨, 甜菜总收入980多万元,农民人均80多元。
(6)饲养业“双推五改”养猪和“青贮氨化”养牛等科学养殖新技术。目前,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达到5.4万头,户均2头;生猪饲养量达14.4万头,农民人均1头;养牛3.9万头,出栏肉牛4 000头;羊只饲养量达9.2万只;养鸡75万只。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7)综合增产技术。如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叶面喷肥、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36万公顷,叶面喷肥面积达到6 400公顷, 病虫害防治率达95%以上。
同时,还以市场为导向,以“两高一优”为目标,进行新产业开发和区域基地建设。如平川、板桥为主的棉花生产基地;平川、蓼泉为主的啤酒原料基地;沙河、新华为主的日光温室瓜菜基地;鸭暖、沙河为主的名优特果品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临泽县乡镇企业的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8)发展带状种植,改革耕作制度。主要是利用种植业—季有余而两季不足的自然特点和优势,实行夏秋作物套种,进行带状种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耕制改革工作始于60—70年代,1984年以后,平均每年以667公顷的速度发展。到1992年,全县已发展到1.2万公顷, 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同时积极探索带田种植新模式, 由粗放种植发展到模式化栽培,由单一的小麦、玉米带田发展到粮糖、油糖、粮油等多种优化组合形式,进行了立体农业试验“双千田”、“三千田”(0.067公顷粮产量、产值)建设的探索。目前已建成了一批树上结果,树下种粮、种菜、种瓜,带田玉米套种蘑菇、草莓等作物的优化立体农业种植组合模式, 为农业增产增收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