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改善教学条件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改善教学条件 (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改善教学条件广东高等农业教育既有全日制的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又有成人的专科生教育;既有学历教育,又有岗位培训或技术培训;既立足于培养国内人才,又招收外国留学生。形成了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多个层次的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改革开放十年多来,从原来只有本、专科教育发展到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短期培养等5个教育层次;由原来的全日制、函授两种办学形式,发展成全日制、委托代培、自费、夜大学、函授、刊授、联合办学7种形式办学;由原来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专业学科结构,朝着“农经”、“农文”、“农贸”、“农工”结合的方向发展。各农业院校十分注意与省、市、县、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地方人才。1982年,华南农业大学受广东省委组织部委托,开办广东农业干部培训班,培养5届农业经济专业大专毕业生440人,县、处级干部50人;1988年,该校据广东省与农业部共同协议,设立林学院,每年为广东招生90—120名学生,并承担培训广东林业管理干部的任务。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与东莞市农校联合办学,在东莞农校开办2届果蔬专业大专班。湛江水产学院与粤西农垦局合作,开办建筑电器专业;与湛江港务局合作开办海洋船舶驾驶专业。 表7-1-3 1992年广东农业院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点一览表
注:仅华南农业大学招收研究生。 广东高等农业院校较早地开始了留学生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从1983年开始恢复招收外国留学生,现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和进修生到校学习。受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举办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这个中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与中国政府合作项目中成效最显著的一个”。 广东高等农业院校在中央和地方拨款的同时,较早地实行了多渠道集资办学,改善教学条件。五所农业院校均与地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科研成果的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承包、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委托科研、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形式,获得了一定的办学经费。华南农业大学1986年和1987年两年由各种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近200万元,横向联合接受委托的项目经费占总经费的1/3。另外,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发动海外爱国人士捐资办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1984年以来,先后得到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祺、陶开裕、曾宪梓、黄华、刘宇新等人的支持。霍英东先生捐资1 000万元港币、1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英东实验大楼”面积1.2万平方米,为全国农业院校中由外商捐赠的面积最大、投资最高的实验楼。马万祺、曾宪梓、黄华等捐资为该校兴建一座4 000平方米的图书馆。香港刘宇新先生捐40万元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设立“刘宇新奖教奖学金”,张韵儿小姐设立“张韵儿奖学金”。该校充分利用纪念性学校这一特点,利用廖仲恺、何香凝在海外的影响,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利用爱国人士兴资助学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 (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调整专业设置 (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