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头颅平片
异常头颅有以下几种表现:
头颅大小与形状改变:
❶头颅增大。如颅壁变薄,则多为婴儿脑积水;颅壁普遍增厚,则见于垂体嗜酸性腺瘤和畸形性骨炎。
❷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如有颅缝提早闭合,伴颅内压增高表现,则见于狭颅症。
❸头颅变形。可为舟状头、短头、尖头和偏头畸形,多见于狭颅症。头颅大小与形状变化多见于颅脑先天发育畸形。判断增大或变小,应注意颅骨与面骨的比例。正常时,新生儿颅面骨比例为8:1,成人则为2:1。
局限性颅骨变薄、破坏与增生:常见于颅内占位病变和颅骨病变,偶见于颅外病变。颅内的脑质外或脑表面占位病变压迫或侵蚀骨质均可引起局限性骨变化。
(1)颅骨局部变薄: 多见于颅内占位病变,变化起自内板、板障多消失,正位观为密度减低区,边缘模糊不清,切线位则为骨质变薄,在儿童同时还可见局部膨隆。
(2)颅骨破坏和骨缺损: 颅内肿瘤引起骨破坏多为脑膜瘤。破坏自内板开始向外发展,或只累及内板或以内板为明显,破坏严重则形成骨缺损。边缘清楚锐利时,多是肿瘤压迫所致,边缘模糊则有肿瘤侵及骨质。颅骨本身病变,如颅骨肿瘤、炎症和组织细胞病等所致骨破坏主要位于板障,但可累及内板或外板。颅骨缺损可见于颅裂、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和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等。边缘多规则、锐利。颅外病变引起骨破坏主要在外板,可见于头皮癌。
(3) 骨质增生: 表现为局部骨硬化和增厚。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引起的骨增生可只累及内板或累及颅壁全层,增生的形态可不同,但边缘多较整齐清楚,常见于脑膜瘤。颅骨病变如骨瘤,肉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也可引起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如果主要在内板或以内板为明显,又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则多系颅内占位病变所致。若变化主要在板障,又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多为颅骨病变。如变化在外板,又有软组织块影相连,则多为颅外病变。
蝶鞍改变: 蝶鞍增大、变形和骨破坏是颅内病变常见的表现,且多同时出现,常见于鞍内肿瘤、蝶鞍附近肿瘤和颅内压增高。
❶鞍内型改变:蝶鞍呈球状膨大,前后径与深径均增大,多见于鞍内肿瘤,如垂体腺瘤,偶见于空蝶鞍。由于鞍内肿瘤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向不同,还可发生鞍背与鞍底双边影象,后床突游离,孤立,鞍背后移、后倾和前床突变尖、上翘等,对诊断鞍内肿瘤很有价值。空蝶鞍是蛛网膜下腔延伸入鞍内,垂体被压扁,蝶鞍常有增大。
❷鞍上型改变:蝶鞍呈扁平形,前后径增大,深径不大,入口较宽,后床突变小,鞍背短而薄,多见于鞍上肿瘤,如颅咽管瘤。
❸鞍旁型改变:鞍底、蝶鞍前壁和鞍背呈双边影,蝶鞍可增大,前床突可变尖、上抬,但后床突很少改变,见于鞍旁肿瘤。
❹鞍下型改变:蝶窦或后组筛窦粘液囊肿或肿瘤可引起蝶鞍增大和附近的骨质破坏,破坏边缘多锐利,还可有骨硬化。
❺颅内压增高的蝶鞍改变:蝶鞍也可呈球形膨大,特别在成人,但其骨破坏从后床突向下发展,即后床突变小,继之消失,鞍背变薄、变短以致消失。同时还有颅缝增宽和脑回压迹增多、显著等表现。
内耳道扩大与岩骨破坏: 内耳道扩大及邻近骨破坏,甚至形成缺损多见于听神经瘤,破坏的边缘清晰锐利。桥小脑角脑膜瘤和胆脂瘤在岩骨尖后面引起骨质破坏。
病理性钙化: 颅内肿瘤、炎症、寄生虫病和血管病变均可发生钙化。
❶肿瘤钙化:颅内肿瘤钙化的发现率为3~15%。幕上肿瘤钙化机会比幕下肿瘤为多。根据钙化部位可大致确定肿瘤位置。钙化斑的形态不同,如结合其位置,则对肿瘤的性质可作粗略的判断。蝶鞍内,鞍上外的片状、点状或弧线状钙化多为颅咽管瘤;幕上相互交错的棱柱状钙化多为少支胶质细胞瘤;密度较高、轮廓清楚的团块状钙化多为脑膜瘤。颅内肿瘤中以颅咽管瘤钙化最为常见,其次为少支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等。
❷炎症钙化:结核性脑膜炎治愈后可发生钙化,多呈多发小斑片状,分散位于蝶鞍附近。少数结核瘤的钙化可呈断裂的环状,局限于一处或几处。此外,脑脓肿、梅毒橡胶肿也可发生钙化。
❸寄生虫钙化: 脑囊虫钙化为多发散在的圆形致密影;包囊虫病钙化多呈蛋壳状影,可以很大;脑型肺吸虫晚期易发生钙化,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排列成串。
❹脑血管疾病钙化:颈内动脉发生钙化,见于虹吸段,呈弧形或平行弯曲的线条状阴影。动脉瘤壁钙化呈囊壳或弧线状。
❺其他有出血后血肿钙化,结节硬化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松果体钙化移位: 松果体钙化位于颅腔中线,大脑半球占位病变易引起其向健侧移位。在正位上,如偏离中线2mm即可认为有侧移。松果体钙化前后及上下方向的移位不易判断,常需于侧位上经测量确定。根据松果体钙化的移位可大致确定占位病变的位置。
异常血管压迹: 一侧脑膜中动脉压迹迂曲扩张,指明由此动脉供血的区域有血供丰富的肿瘤,常见的是脑膜瘤,也可见于脑膜血管发育畸形和恶性颅骨肿瘤等。病侧棘孔也常扩大。
颅内压增高: 常见而又有诊断意义的表现是颅缝增宽、蝶鞍增大、变形及后床突与鞍背的骨吸收以及脑回压迹增多、显著等。在儿童颅缝增宽较为明显,而蝶鞍变化较轻或无变化,在成人,颅缝增宽不明显,但蝶鞍变化较显著。颅内压增高时,还可见板障静脉、导血管及蛛网膜粒压迹的扩大,但因个体差别较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颅内压增高是多种颅内疾病的较常见现象,但一般不能指明病变的位置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