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农民生活。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元,年末农村存款余额达4.59亿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得到普及,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75部,收录机13部,电风扇73台,自行车141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已开始进入寻常农民家庭。
(2) 交通邮电事业。淅川县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截止1995年底,全县修建公路18条,总长582.9公里,架桥136座,累计长6 261.3米,各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均通汽车。丹江口水库在淅川境内深水航道有80公里长,常年有大、中型客轮和货轮通过,经丹江水运,可直通武汉,进入长江水运航道。邮电事业有长足的发展,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传、无线寻呼、微波等现代化的通讯传输工具普及率迅速提高,止1995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量达8 000门 ,装机总数达4 251部,程控电话已进入普通家庭。
(3) 教育卫生事业。1995年底,全县有小学134所,在校学生74 766人,儿童入学率达98%。初级中学46所,在校学生2 592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2 596人。全县有中小学教师7 858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占23%。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传染病和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1995年底,全县有卫生机构577个,县、乡、村卫生人员3 349名,病床866张,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 465人。
(4) 文化广播。淅川县文化源远流长。剧种有汉剧、越调、曲剧、山梆,蛤蟆翁等20余个,民间艺术有龙灯、狮舞等数十种。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乡镇均建有文化站、广播站和电影放映队,部分乡镇还建有电视差转台,80%以上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淅川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县有线广播覆盖率达到98%;共有电视差转台9个,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节目转播覆盖面达到95%以上;有线电视在全县16个乡镇所在地已经普及。
(5) 农村商品流通。1992年,县投资1 000多万元,在香花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香花辣椒城;1993年7月,淅川县在北京举办了“香花辣椒新闻发布会”;10月,又成功地举办了“93中国淅川香花辣椒订货会暨经贸项目洽谈会”。通过市场建设和产品宣传,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种植面积,使淅川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辣椒生产基地。截止1995年,全县共有各类市场150个,其中专业市场10个,集贸市场140个,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1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